某县“五个转变”引领建设“新型工业城市”典型经验材料
“五个转变”引领XX建设“新型工业城市”
近年来,XX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全市工业化和城镇化主战场作用,坚持走“实业兴县”之路,矢志不渝建设“新型工业城市”。工业总产值从百亿量级迅速突破千亿大关,产业结构从能源建材“一业独大”到五大产业集群“群雄逐鹿”,在全市工业版图的排名从中游靠后到跻身全市前三,XX工业园区成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呈现出一个工业转型升级的鲜活样本。
一、战略坚守——坚定不移将发展工业摆在突出位置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XX自觉把工业发展放置到全国发展格局、全省发展战略、全市发展使命中定位目标、抓抢机遇、谋划举措,科学审视自我,保持战略定力,集聚发展资源,坚定不移将发展工业摆在突出位置。
(一)全方位凸显工业战略地位
一是主动融入全国发展格局。XX是XX国际物流大通道出省的第一站,XX发挥区位优势,通过建设XX物流产业园等平台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格局,在“一带一路”、XX经济区、XX城市群建设中发挥服务主城、承接XX功能。二是深入贯彻全省发展战略。作为全市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XX坚持把发展工业、壮大工业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断壮大工业体量、提升工业效益。三是努力肩负全市发展使命。XX出台《进一步强化工业主体地位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新型工业城市,推动传统工业新型化、优势工业集群化、新兴工业规模化,充分发挥工业对XX建设新型工业城市、美丽宜居家园的主支撑作用。
(二)多维度集聚工业发展资源
一是持续释放政策红利。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兑现《XX县促进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十条政策措施》等扶持政策,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发展。二是优化营商环境。XX县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三是加强金融支持。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等方式,为工业企业提供多渠道融资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四是强化人才保障。实施“XX英才计划”,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工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五是完善基础设施。加大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
二、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引领工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XX县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生态,不断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工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一)搭建创新平台
一是建设科技孵化器。XX县投资建设了多个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为初创企业提供办公场地、技术指导、资金支持等全方位服务,助力企业快速成长。二是打造研发基地。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等科研机构,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建立技术创新联盟。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技术创新联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协同攻关关键技术难题,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二)培育创新主体
一是支持企业研发投入。通过税收优惠、资金补助等方式,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和扶持力度,推动更多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企业行列,享受相关政策优惠。三是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支持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优化创新生态
一是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科技论坛等活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保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提供技术交易、评估、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应用。
三、绿色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
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XX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环境保护,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推动工业经济绿色转型。
(一)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落后产能,为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二是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三是培育绿色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二)推广清洁能源
一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二是推广节能技术。支持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值能耗。三是建设智能电网。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实现电力生产和消费的智能化管理,提高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加强环境保护
一是严格环境监管。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控,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二是治理环境污染。开展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治理工程,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三是倡导绿色生活。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等方式,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四、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
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平衡的重要途径。XX县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公共服务、促进产业融合,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一)优化空间布局
一是科学规划城乡发展。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优化空间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二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吸引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三是促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二)完善公共服务
一是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提高教育质量,确保城乡孩子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养老、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三)促进产业融合
一是推动产城融合。依托产业园区,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二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三是促进文旅融合。挖掘和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区域经济活力。
五、开放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开放合作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XX县坚持开放发展理念,通过拓展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加强区域合作,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提升经济外向度。
(一)拓展对外贸易
一是优化外贸结构。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二是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简化通关手续,降低通关成本,提高贸易效率。三是加强外贸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融资担保等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二)吸引外资
一是优化投资环境。完善法律法规,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举办投资洽谈会、经贸合作论坛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外资项目落户XX。三是提供优惠政策。制定针对性强的优惠政策,降低外资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强其投资信心。
(三)加强区域合作
一是深化区域协作。积极参与XX经济区、XX城市群等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是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与周边地区共建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三是加强文化交流。通过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等活动,增进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六、共享发展——提升民生福祉
共享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根本目的。XX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提升公共服务、促进就业创业,不断提升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一)完善社会保障
一是健全社保体系。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二是加强社会救助。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为困难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三是推进住房保障。加大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二)提升公共服务
一是优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确保城乡孩子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三是完善文化设施。建设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促进就业创业
一是提供就业服务。建立就业服务平台,提供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创业指导等服务,帮助群众实现稳定就业。二是支持创业创新。制定创业扶持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场地支持、技术指导等服务,激发群众的创业热情。三是优化就业环境。完善劳动法律法规,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结语
“五个转变”引领XX县建设“新型工业城市”的实践,充分展示了XX县在新时代背景下,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通过战略坚守、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合作、共享发展,XX县正逐步实现从传统工业城市向新型工业城市的华丽转身,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未来,XX县将继续秉持“五大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努力打造一个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和谐的新型工业城市。
《某县“五个转变”引领建设“新型工业城市”典型经验材料》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8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