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创新建立“8+X”综合救助托底模式经验交流

  三级联动 重心下移促社会救助“落地开花”

  自7月份被省厅定为第一批省级“救急难”试点地区以来,xx省xx市xx区积极探索托底救助创新模式,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救助门类,优化救助效率,放大救助辐射范围,确保扶贫不养懒,救急不救穷。创新建立了“8+X”综合救助托底模式,以巩固完善传统救助和专项救助为基础,以扩大临时救助覆盖范围为补充,通过预防性紧急托底救助填补空白,着力构建具有xx特色的公平、便民、高效、有序的社会救助体系。

  一、多措并举畅通社会救助“一门受理”

  1、政策托底。以国务院颁布施行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为依据,结合为期半年在xx镇“救急难”的试点经验,xx区委、区政府出台了《社会救助实施细则》和《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细化操作规程,理顺部门职责,优化衔接机制,既便于群众按需申请,也便于基层落实操作。将过去单纯的“民政救助”窗口概念,拓展到涵盖各类救助服务的“大救助、大联动、大协同”理念。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保持与其他社会救助保障制度相衔接。

  2、组织有力。成立区社会救助中心、镇级社会救助中心和村级社会救助站,形成区、镇、村三级联动救助机制,打破传统救助申请窗口条线分散设置、业务部门壁垒的传统格局,明确“政府领导、民政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将医疗、教育、住建、人社等部门的零碎单个救助整合在一起,各类业务及时转办,提高救助效率。通过三级联动,实现了从区级统筹到村级落实的无缝对接,确保救助资源的精准投放和高效利用。

  3、技术支撑。建立两个“系统”、一部“热线”,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成立区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建立全区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与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开通“12349”民生求助热线,保证“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多方联合的服务方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数据共享和动态管理,提高了救助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打造社会求助“一门整合,一口受理,一站服务”的便捷模式,让困难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二、精准识别确保救助对象“应救尽救”

  1、全面排查。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帮扶”活动,组织区、镇、村三级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农村,全面摸排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建档立册,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息比对等多种方式,准确掌握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为精准救助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定期更新救助对象信息,确保救助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

  2、分类施策。根据困难群众的具体情况,分类制定救助方案,实施个性化救助。对于因病致贫的家庭,提供医疗救助和生活补助;对于因学致贫的家庭,提供教育救助和助学贷款;对于因灾致贫的家庭,提供临时救助和生活救助。通过分类施策,确保救助措施更加精准有效,真正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此外,还针对特殊群体,如孤寡老人、残疾人等,提供专项救助和关爱服务,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3、社会参与。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志愿者、爱心企业的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项目合作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源,丰富救助内容,提升救助效果。同时,广泛开展社会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激发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通过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不仅弥补了政府救助资源的不足,还增强了救助工作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三、创新机制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能”

  1、简化流程。优化救助申请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缩短审批时间,提高救助效率。推行“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的工作机制,确保救助申请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处理。同时,建立救助申请快速响应机制,对于紧急救助需求,实行“先救助后审批”,确保困难群众能够及时获得救助。通过简化流程,提高了救助工作的时效性和便捷性,让困难群众感受到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2、强化监管。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救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救助资金的安全和效益。通过定期审计、专项检查等方式,对救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防止挪用、截留等违规行为的发生。同时,建立救助对象信用评价机制,对于骗取救助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维护社会救助的公平公正。通过强化监管,提高了救助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确保救助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

  3、培训提升。加强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定期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分享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培训提升,提高了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鼓励社会救助工作人员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培训提升,打造了一支专业化的社会救助队伍,为救助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多方联动凝聚社会救助“合力”

  1、部门协作。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社会救助工作。建立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社会救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协调各部门的工作。通过部门协作,实现了救助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了救助工作的整体效能。同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避免重复救助和遗漏救助,确保救助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2、社会动员。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媒体宣传、公益广告等形式,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知晓率和影响力,激发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同时,建立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和支持。通过社会动员,凝聚了各方力量,形成了社会救助的强大合力。

  3、群众参与。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成为社会救助的重要参与者和支持者。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社区座谈会等形式,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确保救助措施更加符合群众的意愿。同时,鼓励群众参与社会救助活动,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的发展。通过群众参与,增强了社会救助工作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提升了救助工作的社会认同度和满意度。

  五、成效显著助力社会救助“持续发展”

  1、救助覆盖面不断扩大。通过实施“8+X”综合救助托底模式,xx区的社会救助覆盖面不断扩大,救助对象从传统的低保户、特困户扩展到低收入家庭、突发性困难家庭等多个群体,实现了救助对象的全覆盖。据统计,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xx区共救助困难群众近万人,发放救助资金数百万元,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的生活压力,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救助效果明显提升。通过精准识别、分类施策、社会参与等措施,xx区的社会救助效果明显提升。许多困难家庭在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下,摆脱了困境,重拾了生活的信心。特别是对于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的家庭,通过医疗救助和教育救助,解决了他们的实际问题,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同时,对于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通过专项救助和关爱服务,确保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3、社会反响良好。xx区的社会救助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许多困难群众在接受救助后,纷纷表达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表示要努力奋斗,早日走出困境。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社会救助工作的不断推进,xx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六、展望未来推动社会救助“再上新台阶”

  1、深化改革。继续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探索更多创新举措,不断提升社会救助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优化救助政策,完善救助体系,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确保社会救助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同时,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社会救助工作的依法依规进行。

  2、科技赋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动态管理,提高救助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同时,开发更多的线上服务平台,方便群众在线申请救助,提高救助工作的便捷性和高效性。通过科技赋能,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的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

  3、持续创新。不断创新社会救助模式,丰富社会救助内容,提升社会救助效果。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社会救助机制,引入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同时,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知晓率和影响力,激发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通过持续创新,推动社会救助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总之,xx区通过三级联动、重心下移,积极探索社会救助的新模式、新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将继续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优化社会救助工作,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救助服务,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某区创新建立“8+X”综合救助托底模式经验交流》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8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