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基层全能供电所创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一次管理服务的创新、突破和改变
自全能型供电所创建以来,某某供电公司在各县区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各项指标稳步向前。特别是在某某县供电公司,通过全面实施全能型管理模式,多项指标在全省范围内名列前茅。供电所台区线损合格率由89%提升至98%,位居全省前列;在短短两个月内,所辖用户的智能缴费协议覆盖率达到了100%;非居民业扩报装时间由原来的3个工作日缩短至2个工作日,业务受理效率提升了34%。某某供电公司的全能型团队,活跃在素有“某某某某”美誉的平城故里——某某某某各县区的大街小巷,他们“不怕吃苦、甘于奉献”。通过建立“就近响应、协同跟进、现场对接、共同处置”的工作机制,台区经理在乡镇供电服务中充分发挥了牵头、协调、沟通、联系的纽带作用,真正将管理的末端转变为服务的前端,实现了公司在供电所管理服务上的创新、突破和改变。
从“投石”到“问路” 一次基础管理的创新
8月28日,某某县某某城供电所客户服务员某某接到了一条来自“某某移民新村2台区某某某村民家中停电,需派人检查”的抢修任务。他立即将这一信息发布到工作群中,负责该用户的台区经理某某迅速回复“收到”。完成派工流程后,某某立即前往现场进行抢修。当天下午,故障处理完毕,某某在工作群中发布了故障处理报告,并附上了现场照片,确保大家能够快速共享并获取最新的抢修信息。与全能型供电所建设前相比,这种直接派工、痕迹化管理的故障处理流程,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在全能型供电所的实际运营中,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将“互联网+”的理念融入安全管理基础工作中。尽管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我们始终没有放松对服务客户安全生产红线的严格要求。通过运用“互联网+”的思路,我们在解决乡镇供电所优质服务中的“老大难”问题上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我们能够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潜在隐患,提前进行预防性维护,从而有效降低了故障发生率,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此外,我们还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了客户服务流程。客户可以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提交用电申请、查询电费、报修故障等,极大地提升了客户体验。为了确保这些信息化工具的有效应用,我们组织了多次培训,帮助员工熟练掌握相关技能,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高效地利用这些工具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还注重加强与地方政府、社区的沟通合作,建立了良好的互动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我们及时了解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和社区居民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服务策略,确保供电服务与地方发展同步推进。例如,在某某县的某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我们提前介入,主动与园区管委会沟通,了解企业的用电需求,提前做好电力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确保企业在投产时能够顺利接入电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了进一步提升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通过组织专题讲座、技能培训、经验交流会等,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特别是针对新入职的员工,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确保他们在短时间内能够胜任岗位工作。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的员工队伍逐渐成长为一支技术过硬、服务优良的全能型团队。
在推动全能型供电所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评选优秀台区经理、优秀服务标兵等活动,激励广大员工积极投身于全能型供电所的建设中来。这些先进典型不仅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还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带动了整个团队的士气和凝聚力。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农村用户,我们还积极探索农村供电服务的新模式。通过建立村级电力服务站,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一个村庄,实现了供电服务的全覆盖。村级电力服务站不仅提供常规的用电咨询、故障报修等服务,还定期开展用电安全知识宣传、节能降耗技术推广等活动,帮助农村用户提高用电安全意识和科学用电水平。此外,我们还通过设立便民服务点、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等方式,确保农村用户能够随时获得便捷的服务。
在推进全能型供电所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提升员工的职业幸福感和归属感。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丰富文化生活等措施,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工作氛围。我们还定期组织员工开展健康体检、心理辅导等活动,关注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确保他们能够在良好的状态下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总之,通过实施全能型供电所建设,某某供电公司在管理服务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和改变。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电力系统基层全能供电所创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7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