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局党课:逐“绿”而行 向“新”而兴 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产力
生态环境局党课:逐“绿”而行向“新”而兴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内在关系,指明了发展绿色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和实践路径,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牢记“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的政治嘱托,围绕答好“林区三问”新答卷,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重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速新兴产业绿色发展,努力在培育绿色生产力上先行示范,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将我市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高质量转型发展、可持续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一、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绿色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是“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的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相互促进、协同共进。新质生产力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持续动力。
(一)绿色构筑了新质生产力的厚重底色。绿色发展理念强化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使其不仅关注经济效益,更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实践中,绿色生产力强调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例如,通过推广清洁能源、节能技术和环保材料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碳排放,提升产业的绿色竞争力。同时,绿色生产力还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物产生,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重提升。
(二)绿色引领了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激发了科技创新的动力,促进了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研发和应用。在绿色生产力的驱动下,许多传统行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绿色转型,如钢铁、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通过引入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大幅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此外,绿色生产力还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如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等,这些产业不仅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还能有效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我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从电池制造到整车生产的完整产业链,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绿色提升了新质生产力的社会责任。绿色生产力不仅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强调企业在社会和环境方面的责任。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事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实施绿色生产和管理,企业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例如,我市某大型企业通过建立循环经济园区,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这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不仅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也为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坚定不移推进绿色生产力发展
绿色生产力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我们要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一)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政府应制定和完善支持绿色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二是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项目的信贷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三是建立健全绿色标准体系,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绿色门槛,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产品,促进绿色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四是加大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是绿色生产力发展的主体,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主动采取措施,推动绿色转型。一是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绿色生产管理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二是加大投入,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绿色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过程的绿色化水平。三是积极参与绿色供应链建设,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链的绿色发展。四是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技能,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社会公众是绿色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公众参与环保活动,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二是畅通监督渠道,鼓励公众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三是加强舆论引导,利用媒体平台宣传绿色发展理念和典型经验,树立正面典型,弘扬正能量。四是支持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环保活动,发挥其在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
三、积极探索绿色生产力发展路径
结合我市实际,我们要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绿色生产力发展路径,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绿色竞争力。一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重点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提高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水平,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三是推动服务业绿色发展,发展绿色物流、绿色旅游、绿色金融等绿色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形成绿色发展新动能。
(二)加强科技创新,增强绿色驱动力。一是搭建绿色科技创新平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绿色技术研发中心,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二是加强绿色人才培养,依托高校和职业院校,培养一批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为绿色生产力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三是优化创新生态,营造有利于绿色创新的良好环境,吸引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形成绿色创新的浓厚氛围。
(三)深化国际合作,拓展绿色发展空间。一是积极参与国际绿色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外企业的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的绿色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市绿色生产力的国际竞争力。二是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企业来我市投资绿色项目,推动绿色技术和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拓展绿色产业链条。三是加强区域合作,与周边城市和地区建立绿色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区域绿色一体化发展,形成绿色发展合力。
四、结语
绿色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我市绿色生产力不断迈上新台阶。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形成多方合力,共同谱写绿色发展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生态环境局党课:逐“绿”而行 向“新”而兴 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产力》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67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