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镇农村“老旧房屋”安全状况排査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在全镇范围内集中对所有农村“老旧房屋”进行全面排查,鉴定质量,建立台账,分类施策,定期跟踪,长效管理、确保农村住房安全。通过此次行动,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二、时间安排

  每季度组织一次农村“老旧房屋”全面排查治理。201x年第四季度专项行动自11月30日起,至12月15日结束。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1月30日前:完成组织发动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详细方案。

  12月1日—12月5日:开展全面普查核查,摸清底数,建立台账。

  12月6日—12月15日:根据排查结果,分类施策,制定修缮计划,有序组织实施。

  三、职责任务

  属地负责,分工明确。各村是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镇政府协调县住建局负责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各村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确保排查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2. 全面排查、分类施策。对全镇农村房屋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排查,逐村逐户,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建立镇级台账,对排查出确需进行修缮的,由各村上报镇政府,镇政府汇总上报县住房安全工作小组。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确保每一处隐患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3. 完善机制、长效管理。建立镇、村二级农村房屋安全管理体制,畅通信息,密切合作,协调联动,长效管理,确保农村无一处疑似危房。定期开展回头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防止隐患反弹。

  四、实施步骤

  组织发动(11月30日之前)

  成立xx镇农村“老旧房屋”安全状况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具体方案。镇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并明确一名副职主抓,分片包户到人,一抓到底,长期负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和督促工作。各村要迅速行动,组建工作专班,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

  2. 普查核查(12月1日-12月5日)

  由领导小组协调住建局负责技术指导,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镇村干部服从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对农村群众住房安全状况进行无缝隙拉网排查,掌握农户住房基本情况,登记基本信息。该销号的销号,该关注的关注,该申请修缮的申请修缮。在排查过程中,要注重与农户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为后续的修缮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 分类施策(12月6日-12月15日)

  对排查中发现的“老旧房屋”存在的问题,落实分类处置措施,制定修缮计划,有序组织实施。确属房屋质量问题的,由镇政府向住建局申请进行修缮;不是唯一住房,因家庭矛盾造成老人居住危房的,由镇村两级进行调解,帮助解决家庭矛盾,确保老人的安全居住环境。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户,可以申请政府补助,减轻其负担。同时,对于存在安全隐患但暂时无法修缮的房屋,要采取临时措施,确保住户的安全。

  五、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副职为副组长的农村“老旧房屋”安全状况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2. 强化技术支撑。邀请县住建局的技术专家参与排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确保排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加强对镇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3. 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加大对农村“老旧房屋”修缮的资金投入。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修缮工作顺利进行。

  4. 广泛宣传动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农村“老旧房屋”排查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农户的参与意识和配合度。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5. 严格督查考核。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定期对各村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工作不力、敷衍塞责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问责,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六、总结与展望

  通过此次专项行动,我们不仅能够有效消除农村“老旧房屋”的安全隐患,提升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还能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升农村住房安全保障水平,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七、附件

  xx镇农村“老旧房屋”安全状况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名单

  2. xx镇农村“老旧房屋”排查整治工作流程图

  3. xx镇农村“老旧房屋”排查整治工作台账模板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确保此次专项行动取得圆满成功,为全镇农村居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

某镇农村“老旧房屋”安全状况排査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67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