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要凸显的“四种精神”
【调研报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要凸显的“四种精神”
摘要:文章通过对中部某省近3万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面临四重挑战:功利主义动摇大学生理想信念;泛娱乐主义解构大学生劳动认同;“躺平主义”消解大学生奋斗精神;从众心理影响大学生创新意识。为此,必须充分发挥爱国精神、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中的引领、源泉、支撑、动力功能,通过拓宽横向纵向格局、坚持知行合一理念、注重内容形式创新、推动体制机制变革等策略,助推“四种精神”在高校落地生根、见行见效,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增强其心理资本,促进其职业能力发展,助力高校毕业生想就业、能就业、好就业、就好业。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爱国精神;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创新精神
201x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稳”方针,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其中稳就业为“六稳”之首。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是我党“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大学生作为就业群体中的主力军,保障大学生顺利就业成为国家的重点任务和核心关切。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直接影响其就业和长远发展。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对职业、择业、就业价值的主观认识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客观展望,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成长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挑战。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主要面临以下四方面的挑战:
功利主义动摇大学生理想信念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部分大学生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和个人成功,忽视了理想和信念的重要性。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短视化和功利化,不利于其长期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例如,在问卷调查中,约有25%的大学生表示在选择职业时会优先考虑薪资待遇和工作稳定性,而对职业的社会价值和发展潜力关注较少。此外,一些大学生还表现出对公务员、国企等传统“铁饭碗”岗位的过度追捧,缺乏对新兴行业和创业机会的关注与探索。
2. 泛娱乐主义解构大学生劳动认同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同时也催生了以娱乐消费为主导的文化潮流。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发生了偏差,出现了轻视体力劳动、崇尚虚拟娱乐的现象。长此以往,将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职业态度产生负面影响。调查数据显示,近30%的大学生认为从事体力劳动“不体面”或“低人一等”,这显然与我国倡导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背道而驰。
3. “躺平主义”消解大学生奋斗精神
近年来,“躺平”一词在网络上流行开来,成为部分年轻人表达对现实压力不满、寻求心理慰藉的方式之一。虽然“躺平”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努力,但其背后反映出的消极心态却值得警惕。对于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大学生而言,如果过早地陷入“躺平”状态,不仅会影响个人潜能的发挥,也会削弱其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与决心。调查结果显示,约1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对未来感到迷茫,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和奋斗方向。
4. 从众心理影响大学生创新意识
受传统教育模式和家庭期望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存在较强的从众心理,倾向于选择那些被普遍认为“有前途”、“稳定”的职业路径,而忽视了自身兴趣特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这种从众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发挥。例如,尽管国家大力鼓励创新创业,但在实际操作中,真正敢于尝试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比例仍然较低,多数人更愿意选择考取公务员或进入大型企业工作。
二、培育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旨在通过弘扬爱国精神、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职业价值观,为其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弘扬爱国精神,拓宽大学生职业视野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之中。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平台,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其对国情社情的了解和认知,激发爱国情怀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在此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学生关注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工作,拓宽职业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2. 培养劳动精神,重塑大学生职业态度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的根本途径。高校应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相关课程设置和实践机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习惯。一方面,可以通过开设劳动技能训练营、举办劳动模范进校园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增强其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则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不同职业之间的关系,消除职业歧视观念,树立平等合作、互帮互助的团队意识。此外,还应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鼓励学生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3. 强化奋斗精神,激发大学生职业动力
奋斗是成功的必由之路,是成就事业的必备品质。高校要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树立正确的成才导向,激励广大学生珍惜在校时光,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全面提升综合素养。具体来说,可以开展“青春奋斗故事”主题宣讲会、优秀毕业生事迹展览等活动,用身边人的鲜活案例感染和鼓舞学生;还可以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奖励制度,表彰那些在学业成绩、科研创新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指导他们结合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支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奋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4. 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大学生职业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增加实验实训环节,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理工科专业领域,更要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定式,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此外,学校还应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邀请企业家、行业专家来校授课或担任导师,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前沿技术和市场动态,拓宽职业发展思路。对于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学校则应提供政策咨询、资金扶持等方面的帮助,降低创业门槛,提高成功率。
总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只有将爱国精神、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创新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才能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调研报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要凸显的“四种精神”》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67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