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河湖清违清障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第3号省、市总河长令和《全省河湖清违清障工作推进方案》、《市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实施方案》工作部署要求,为进一步摸清全市河湖存在问题底数和前期清违整治进展,明确重点任务,加大问题整改力度,全面推进全市“深化清违整治、构建无违河湖”专项行动工作开展,确保汛前全市所有河湖问题清零。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工作安排
整体工作安排集中在3月日至5月31日三个月内完成,共分为两个阶段,即核查核实阶段和暗访(抽查)整改阶段,与省里同步进行。
(一)3月日至3月23日。为核查核实阶段,配合省里进行核查核实,市、县两级同步开展核查核实。重点摸清全市河湖问题底数和前期清违整治进展,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明确整改工作时限。①3月1日至3月20日。为现场核查核实阶段。②3月20日至3月23日。为核查核实资料汇总上报阶段。
(二)3月23日至5月31日。为暗访(抽查)整改阶段,在全面加大问题整改力度的前提下,重点通过暗访、抽查等工作方式,坚持边查边改、集中整改等方式,进一步加快整改工作进度,全面完成所有问题的整改任务。①3月23日至4月8日。为各县市区集中整改阶段,省、市核查核实发现问题全部整改到位。②4月8日至4月15日。为市级第一次全面暗访(抽查)阶段。③4月15日至4月22日。为各县市区集中整改暗访发现问题阶段。④4月22日至5月10日。为省级暗访抽查及市级再次全面暗访阶段,确保所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⑤5月10日至5月31日。为总结验收阶段,对全市河湖清违整治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形成工作报告,迎接省、市检查验收。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排查河湖问题。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全省河湖清违清障工作推进方案》的要求,组织专业队伍,对辖区内所有河湖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查找非法排污、乱占乱建、乱堆乱倒等违法行为,确保不留死角。同时,要充分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排查效率和准确性。
(二)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对于排查发现的问题,要逐一建档立册,明确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整改台账要及时更新,确保动态掌握整改进展情况。
(三)加大执法力度。各级河长办要加强与公安、环保、国土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依法严厉打击河湖违法行为,特别是对严重破坏河湖生态的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绝不姑息。对于屡教不改的违法主体,要纳入信用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
(四)强化社会监督。要通过媒体宣传、设立举报热线等多种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河湖保护,及时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接受社会监督。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优先处理,确保群众满意。
(五)加强宣传引导。各县市区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河湖保护的重要意义和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的河湖保护意识。要积极报道河湖治理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河湖保护的良好局面。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河湖清违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落实经费保障。市财政要将河湖清违整治专项经费纳入年度预算,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各县市区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专项行动顺利开展。
(三)严格考核奖惩。将河湖清违整治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敷衍塞责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问责,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四)加强信息报送。各县市区要指定专人负责信息报送工作,定期向市河长办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市河长办要加强对信息的汇总分析,及时掌握全市河湖清违整治工作的整体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各县市区、各部门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河湖清违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这项工作作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强化责任担当。各级河长是河湖清违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部署、亲自督促,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河湖清违整治工作。
(三)注重工作实效。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整改到位。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实现河湖长治久安。
(四)加强作风建设。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力争在20xx年汛期前,全面完成河湖清违整治工作任务,实现河湖环境明显改善,为建设美丽城市、幸福家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河湖清违清障工作实施方案》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66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