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政协协商民主发展的历史经验及未来探索
【党课讲稿】政协协商民主发展的历史经验及未来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1]这就要求我们梳理政协协商民主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功能特点,在总结政协协商民主发展的历史经验基础上,剖析新时代政协协商民主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政协协商民主发展的未来方向,提出新时代进一步发展政协协商民主的对策建议。
一、政协协商民主发展的历史脉络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的追求。作为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政协协商民主始终在回应时代问题和人民呼声中不断完善发展。
(一)从旧政协转向新政协的协商建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协商的初步实践。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违反旧政治协商会议的协定,致使旧政协实际解体。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2]。随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积极响应,纷纷北上解放区,共商建国大计。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标志着新政协的正式成立,开启了中国协商民主的新篇章。这次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协商民主实践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发生了变化,由代行全国人大职权转变为政治协商机构。这一时期,人民政协围绕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开展协商,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例如,在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重大决策过程中,人民政协积极组织协商,广泛听取意见,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人民政协还承担着团结各界人士、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职责,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协商民主深化
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功能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1982年,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明确了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的地位。此后,人民政协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协商机制,提高协商质量。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政协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积极开展专题协商、界别协商、对口协商等多种形式的协商活动,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生改善、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全国政协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课题,组织委员深入调研,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采纳。
二、政协协商民主发展的功能特点
政协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功能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泛性
政协协商民主覆盖了各个领域、各个阶层,能够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人民政协由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宗教、各阶层、各界别的代表组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通过政协平台,不同利益群体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和主张,有效促进了社会共识的形成。这种广泛性不仅体现在参与主体的多样性上,还体现在协商议题的广泛性上。无论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还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都可以通过政协协商得到关注和解决。
(二)包容性
政协协商民主强调求同存异、兼容并蓄,能够有效化解矛盾、增进团结。在协商过程中,各方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即使存在分歧和争议,也能通过平等对话、理性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包容性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还能激发社会创新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例如,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如宗教信仰、民族关系等,政协协商能够提供一个开放、平等的交流平台,帮助各方消除误解、增进互信,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
(三)实效性
政协协商民主注重实效,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政协协商不是空谈,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政策落实。通过政协协商,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例如,在医疗卫生领域,政协多次就医改方案进行协商,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教育领域,政协围绕“双减”政策、职业教育改革等热点问题开展协商,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这些协商成果不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也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规范性
政协协商民主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确保协商过程的规范化、程序化。全国政协和地方各级政协都制定了相应的协商规则和程序,明确了协商的主体、内容、方式、程序等,确保协商活动有序进行。例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明确规定了政协的性质、地位、职能和工作原则,为政协协商提供了基本遵循。此外,各级政协还建立了提案办理、视察调研、专题协商等工作机制,确保协商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和落实。这种规范性不仅提高了协商效率,也增强了协商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三、新时代政协协商民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进入新时代,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政协协商民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政协协商民主不断向前发展。
(一)面临的机遇
党的坚强领导为政协协商民主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政协协商民主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级党委和政府也更加重视和支持政协工作,为政协协商民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政协协商民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政协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政协协商民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社会治理、公共政策制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3.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政协协商民主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政协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有效的协商形式,可以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有力支持。
(二)面临的挑战
社会多元化趋势对政协协商民主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利益格局更加多元,各种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相互碰撞。这要求政协协商民主不仅要注重形式上的平等参与,更要注重实质上的公平公正,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合理表达和有效平衡。同时,还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协商渠道,提高协商效率,增强协商效果。
2.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对政协协商民主提出了新的考验。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给我国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利用政协协商民主的优势,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树立良好国际形象,成为新时代政协协商民主面临的重要课题。
3. 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政协协商民主的实际效果。政协协商民主是一项专业性强、要求高的工作,需要政协委员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然而,目前部分政协委员在履职尽责方面还存在能力不足、积极性不高、责任感不强等问题,影响了政协协商民主的实际效果。因此,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提升政协委员履职能力,成为新时代政协协商民主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新时代进一步发展政协协商民主的对策建议
面对新时代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政协协商民主的内容和形式,努力提高政协协商民主的质量和水平,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加强党的领导,确保政协协商民主正确方向
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政协协商民主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政协组织实施、各方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形成推进政协协商民主的强大合力。要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充分发挥政协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委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政协协商民主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健康有序发展。
(二)完善制度体系,提升政协协商民主规范化水平
要不断完善政协协商民主的制度体系,提升政协协商民主的规范化水平。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政协协商民主的主体、内容、形式、程序等,确保政协协商民主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要健全政协协商与政府决策的衔接机制,推动政协协商成果的有效转化和落实。要加强政协协商民主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协商成效反馈机制,确保政协协商民主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拓宽协商渠道,增强政协协商民主的广泛性
要不断拓宽政协协商民主的渠道,增强政协协商民主的广泛性。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协商平台,方便各界人士参与政协协商。要积极探索政协协商与其他协商形式的有效衔接,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协商格局。要鼓励和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政协协商,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
(四)强化能力建设,提高政协协商民主的专业化水平
要不断强化政协协商民主的能力建设,提高政协协商民主的专业化水平。要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完善委员选拔和管理机制,确保委员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要加强对政协委员的培训,提高委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健全政协协商民主的研究机构和智库,为政协协商民主提供智力支持。要加强政协机关建设,提高政协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保障能力,为政协协商民主创造良好条件。
(五)扩大国际交流,提升政协协商民主的国际影响力
要不断扩大政协协商民主的国际交流,提升政协协商民主的国际影响力。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中国政协协商民主的独特魅力。要加强与各国议会、地方政府、民间组织等的交流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现中国的大国担当和责任。
总之,政协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制度体系,拓宽协商渠道,强化能力建设,扩大国际交流,不断丰富和完善政协协商民主的内容和形式,努力提高政协协商民主的质量和水平,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课讲稿】政协协商民主发展的历史经验及未来探索》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66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