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基层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剖析与思考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报告指出,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必须一抓到底、一刻不松,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从严查处,坚决防反弹回潮、防隐形变异、防疲劳厌战。但近年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基层屡禁不绝,在新时代下甚至隐形变异、花样翻新,表现出了突出的顽固性和反复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决心,突出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思想教育和制度约束相统一,内外发力,上下齐动,坚决遏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反弹回潮。调研组聚焦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分析了近五年来查办的系列案件情况,走访了群众及基层党政机关,形成了如下调研材料。

  一、新时代下基层党员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

  一是脱离实际,吃拿卡要。有的镇村党员干部脱离群众,拍板子、做决策没有充分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凭经验办事,不想群众之所想,不急群众之所急,更多的在打小算盘,盲目上项目,农村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问题依然普遍;有的基层党员干部官小架子大,特别是一些“一肩挑”村主干,因为权力集中,决策不民主,爱搞“一言堂”,一些项目不通过代表会便拍板上马,更有甚者,以公权谋私利,优亲厚友,成为腐蚀党根基的蛀虫。如,201x年至202x年,我县某中心原主任李某利用职权影响力,多次以创建国家级、省级项目的名目,向申报社区索要“参评费”,李某索贿的现金、信用卡合计价值数十万元,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其行为已涉嫌犯罪。

  二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有的基层党员干部政绩观出现偏差,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数字工程”,巧立名目,浮夸虚报,欺瞒上级,蒙蔽群众;有的热衷于搞“数字创新”,“材料创新”,绞尽脑汁搞材料而不务实干实事,创新项目看似精彩,实则是纸上谈兵;有的基层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作表面文章,不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实际情况,而是坐在办公室里编造数据,上报虚假成果。如,201x年,某乡镇党委书记张某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扶贫任务,虚报了多个贫困户脱贫数据,导致该镇的扶贫工作成效被严重夸大,影响了国家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

  三是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部分基层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面对困难和问题时,不是积极主动解决,而是选择回避或推卸责任。有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导致群众的合理诉求得不到及时解决,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例如,201x年,某市市民反映某小区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但环保、住建等多个部门相互推诿,导致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最终引发了群众的强烈不满。此外,一些基层干部在执行政策时态度消极,工作效率低下,对群众的合理诉求置若罔闻,导致群众利益受损。如,201x年,某镇社保所工作人员因工作懈怠,导致多名群众的社保手续未能按时办理,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

  四是滥用职权,以权谋私。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为个人或亲属谋取不当利益,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群众利益。有的干部在征地拆迁、工程项目招标等过程中,与企业勾结,收受贿赂,中饱私囊。如,201x年,某县国土局原局长王某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收受开发商贿赂,违规审批土地,导致国家和集体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有的干部在低保、救助等民生项目中,优亲厚友,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关系户,严重违背了公平公正原则。如,201x年,某镇民政所原所长刘某在低保审核过程中,将不符合条件的亲戚纳入低保范围,而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却未能享受到应有的保障。

  五是作风漂浮,不接地气。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漂浮,缺乏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不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导致工作脱离实际,难以取得实效。有的干部在开展工作时,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效果,热衷于搞各种形式的检查、评比活动,增加了基层负担。如,201x年,某县教育局频繁组织各类校园安全检查,但检查流于形式,未能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反而给学校带来了额外的工作压力。有的干部在接待上级领导时,铺张浪费,搞豪华接待,严重背离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如,201x年,某镇政府在迎接省领导视察时,花费数万元购置高档礼品,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二、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产生,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一是政绩观偏差。部分基层党员干部政绩观不端正,过于追求短期效应和表面成绩,忽视了工作的实际效果和长远发展。这种错误的政绩观导致他们在工作中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不是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如,201x年,某县县长赵某为了提升自己的政绩,不顾当地实际条件,强行推进一个大型旅游项目,结果项目因资金链断裂而搁浅,不仅浪费了大量财政资金,还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是制度不健全。一些地方的基层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部分党员干部有机可乘,滋生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例如,201x年,某市在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由于缺乏严格的审核和监督机制,导致部分村干部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将不符合条件的房屋纳入改造范围,套取国家补助资金。此外,一些地方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过分强调量化指标,忽视了对工作质量和实际效果的评估,导致基层干部在工作中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

  三是监督不力。部分地方的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在监督执纪问责方面存在失职失责现象,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查处不严,震慑作用不够。如,201x年,某县纪委在查处一起村干部贪污挪用扶贫资金的案件时,因调查不深入、取证不充分,导致涉案人员逃脱法律制裁,严重损害了党纪国法的权威。此外,一些地方的群众监督渠道不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狭窄,难以有效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四是教育培训不到位。部分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地方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投入不足,培训内容单一,方式陈旧,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如,201x年,某县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虽然组织了多次集中学习,但由于培训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未能真正触动党员干部的心灵,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治理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对策建议

  针对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强化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增强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同时,要加大对典型案例的通报曝光力度,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形成不敢为、不能为、不想为的良好氛围。

  二是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要建立健全基层管理制度,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科学设置考核评价体系,既注重量化指标,又注重工作质量和实际效果,避免简单化、一刀切的考核方式。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肃追责问责,形成有力震慑。

  三是加大监督力度,严肃执纪问责。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查处。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要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查找问题根源,堵塞制度漏洞,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四是优化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选拔那些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要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指标,真正让那些埋头苦干、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重用。要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

  总之,治理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努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关于新时代基层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剖析与思考》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66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