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开展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开展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X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县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工作情况调研组采取听、看、议等方式深入乡(镇)、部门、企业对以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年”工作为主的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乡两级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决策部署,积极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污水治理、农村垃圾整治等五大提升行动,扎实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卫生厕所改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落实
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始终把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紧抓实,坚持高位谋划、部署、推动。202x年以来,及时召开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三农”调度等会议5次研究部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关工作。制定印发了《X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X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年”实施方案的通知》(X[202x]X号),明确工作目标,压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责任。
(二)加大投入力度,保障资金支持
为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县财政局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资金投入。202x年,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污水治理、农村垃圾整治等项目。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通过申报各类专项资金和项目,争取到省级专项资金500万元,市级专项资金300万元。此外,县人民政府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 PPP 模式引入社会资本1200万元,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提高了项目的实施效率。
(三)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
为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措施。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发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相关政策和先进典型,增强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各乡镇、村组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发放宣传资料、设置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动员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2x年,全县共组织宣传活动8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有效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四)加强技术培训,提升工作水平
为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技术培训工作。202x年,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县科技局、县生态环境局等部门,邀请省内外专家和技术人员,举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培训班10期,培训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500余人次。通过培训,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掌握了农村厕所改造、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关键技术,提高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县人民政府还建立了技术指导服务队伍,定期深入乡镇、村组进行现场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各项整治措施落到实处。
(五)创新工作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为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长效化、常态化,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激发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一是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各乡镇、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实行奖惩制度,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二是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明确农户在自家门前的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秩序维护等方面的责任,形成“户户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三是探索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志愿者队伍,动员党员干部、青年团员、妇女代表等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四是推广“积分制”管理,通过设立积分卡,对农户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表现进行量化评分,积分可用于兑换生活用品,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资金投入不足,制约项目推进
虽然县财政和上级财政都给予了资金支持,但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际需求相比,资金投入仍显不足。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基础薄弱的乡镇,资金短缺问题更为突出,导致部分项目进展缓慢,甚至难以启动。此外,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PPP模式的推广也面临诸多困难,影响了项目的整体推进。
(二)技术支撑不够,影响整治效果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多个领域,技术要求较高。目前,县内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一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技术难题,影响了整治效果。特别是在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方面,缺乏成熟的技术方案和操作规范,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
(三)群众参与度不高,影响整治成效
虽然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但部分农民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认识仍不到位,参与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较为淡薄,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一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阻力,影响了整治成效。
(四)长效机制不健全,影响整治持续性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目前,县内部分乡镇、村组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缺乏长效机制,存在“一阵风”现象,整治效果难以持久。特别是在农村垃圾治理、厕所管护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机制,导致一些设施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损坏或闲置,影响了整治效果的持续性。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建议县人民政府继续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资金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经济基础薄弱乡镇的支持力度,确保各项整治项目顺利推进。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通过申报各类专项资金和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此外,要进一步推广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缓解资金压力。
(二)加强技术培训,提升整治效果
建议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工作,特别是要加大对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特别是在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方面,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技术方案和操作规范,确保整治效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广泛动员群众,增强整治合力
建议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措施,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良好局面。
(四)完善长效机制,确保整治效果持久
建议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特别是要建立农村垃圾治理、厕所管护等方面的管理和维护机制,确保整治效果的持久性。同时,要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结语
总之,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需继续努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决策部署,学习了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于全县开展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65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