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的形象 学习的榜样影片《焦裕禄》观后感
怀着深切的缅怀和钦敬之情,2月26日上午,在教育局二楼会议室,局先进性教育活动集中学习活动中,我饱含热泪观看了电影《焦裕禄》,焦书记那高大的形象依然萦绕在我的脑海中……1962年,年仅40岁的共产党员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县委书记。焦裕禄是艰苦朴素的典范,常年穿的是打着补丁的衣服,一件旧大衣成了他御寒的唯一之物。他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吃的是窝窝头,小咸菜。在下乡救灾治涝的数月艰苦奔波中,总是自备干粮,手拿雨伞,和群众一起战洪水,探流沙,查风口。他坚持生活在群众之中,和群众同甘共苦,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唯独没有自己。黄沙吓不走他,洪水挡不住他,盐碱难不住他,焦裕禄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的忠诚,带领全县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治理“三害”;他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是麦子的长势、群众的生活;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奋斗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电影《焦裕禄》深深震撼着观看者的心灵,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令人肃然起敬。在兰考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忍受着肝病的痛苦,日夜坚持工作,后来病情严重恶化,变成肝癌,然而他依然以顽强的意志忍受着剧痛,在狂风、大雨、沙窝、激流里奔波,兰考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他走了120多个大队。为治理兰考的三害,改变全县36万人民的贫困面貌,他带着重病坚持工作,坚持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年仅42岁的好干部焦裕禄于1964年5月14日离开了人间,但他永远活在兰考和全国人民的心中。观看完电影后,我们进行了讨论,有人突然提起,被称为“县委书记好榜样”的焦裕禄的主要政绩是什么?同志们说法不一,有的人说,是他带领群众治理风沙盐碱,不屈不挠的向自然灾害作斗争;有的人说,是他牢记党的号召,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
通过深入的学习了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我深刻认识到,焦裕禄之所以能够成为“县委书记好榜样”,不仅在于他个人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更在于他在任期内所取得的显著政绩。焦裕禄同志的主要政绩,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取得了显著成效。兰考县地处黄河故道,历史上风沙、盐碱、内涝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面对这些困难,焦裕禄同志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亲自带队深入灾区调查研究,寻找治理“三害”的科学方法。他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建立防风固沙林带,减少风沙侵害;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改良土壤结构,减轻盐碱化影响;修建排涝工程,改善水利条件,缓解内涝问题。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兰考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逐步好转,群众生活也有了显著提高。
其次,焦裕禄同志注重发展经济,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他深知,要彻底改变兰考的落后面貌,仅仅依靠治理“三害”是不够的,还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增加群众收入。为此,焦裕禄同志积极引导和支持群众发展多种经营,如养殖业、加工业等,鼓励大家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他还重视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帮助农民开拓销售渠道,确保增产增收。在他的努力下,兰考县的经济逐渐活跃起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再次,焦裕禄同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常说:“干部不领,水牛掉井。”这不仅是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殷切期望。在工作中,焦裕禄同志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了解民意,解决民困。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农户家中,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特别是在遇到重大灾害时,焦裕禄同志总是第一时间冲在最前线,组织救援,安抚民心,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支持。
最后,焦裕禄同志注重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他认为,要做好各项工作,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因此,他十分重视党员教育和管理,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高政治觉悟;注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为兰考的发展储备人才;严格执行党的纪律,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在他的带动下,兰考县的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形成了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总之,焦裕禄同志在兰考任职期间,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带领全县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的事迹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今天,我们重温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要进一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增强责任担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光辉的形象 学习的榜样影片《焦裕禄》观后感》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65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