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聚乡村,需厚植职业发展土壤
青年人才聚乡村,需厚植职业发展土壤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当前,年轻群体职业多元化特征明显,一些年轻人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被称为“斜杠青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20xx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中国人口流动性进一步增大,呈现出从村庄、小城镇向大城市流动;从中部、东北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流动的现象。如何吸引年轻人、新业态聚集到农村农业,是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要有回流的接口机制。农村“空心化”一定程度上困扰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加快推进。而我国城镇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城镇化发展依然有很大增量空间。随着户籍制度日渐宽松化,年轻人口向大城市流动难以避免,也是正常现象。当前,人口红利逐渐减弱,人才红利趋势凸显。如何解决好乡村发展需要的人才支撑问题,需要从乡村治理结构、产业政策配套与整合等众多方面,进行突破与创新。在乡村治理结构优化提升方面,要改变本乡本土、自上而下、“两委”管理的旧套路,注重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探索一套可以融合乡贤回乡、能人回流的治理结构。例如,可在乡村设立“振兴智囊团”“兴村顾问团”等,突破基层用人机制框架限制,汇聚一批从农村飞出去的“金凤凰”。
同时,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是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可以有效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符合地方特色的培训计划,如开展现代农业技术、乡村旅游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培训。此外,还可以建立职业农民资格认证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农民颁发证书,提高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从而吸引更多青年投身农业生产。例如,浙江省某县通过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学院”,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不仅提升了当地农民的专业技能,还吸引了许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为乡村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
此外,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是促进青年人才回流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地区的交通、通信、教育、医疗等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让年轻人愿意留在农村。比如,某地政府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还新建了一批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回乡定居。
另外,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吸引青年人才也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许多传统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根植于乡村。因此,各地应积极挖掘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其文化自信。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农民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为青年人才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例如,某地通过组织“乡村文化节”等活动,不仅展示了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激发了年轻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了他们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最后,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于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同样至关重要。各级政府应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提供创业资金支持、税收减免、土地流转便利等措施,降低青年创业门槛,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农村创业就业。同时,还应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和奖励制度,对在乡村振兴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形成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例如,某地政府通过设立“乡村振兴杰出青年奖”,每年评选出一批在农村创业就业表现优秀的年轻人,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社会知名度,还激发了更多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
总之,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这既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也需要地方政府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为农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广大农村成为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美好家园。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青年人才聚乡村,需厚植职业发展土壤》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64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