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年的地方工作实践,开创了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为我们积累了极为丰厚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孕育和实践。各级各类高校要善用习近平地方工作实践的丰厚资源,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高校思政课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首要的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给青年学生以前进指引、信仰感召。落实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内在要求,用好用足习近平总书记地方工作实践的丰厚资源,持续总结提炼、研究解读习近平地方工作实践的战略思考、先进理念和深刻洞察,深度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精品课程打造中,深度融入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宣讲中,通过创新性集体备课,立体式课程矩阵,结合形势报告、互动研讨、座谈交流等灵活的课堂方式,引导青年学生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孕育发展和学理脉络,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全面的维度、更宏阔的时空跨度深刻阐述党的创新理论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引领青年学生夯实思想之“根”,擦亮政治底色、铸牢政治之“魂”。始终紧紧依托习近平地方工作实践的足迹,贯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校应充分挖掘和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地方工作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和生动故事,将其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素材。这些案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例如,可以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20xx年担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摆脱贫困、实现发展的感人故事,以及他在20xx年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提出并实施“八八战略”,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事迹。通过这些生动的案例,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从而加深对这一思想的理解和认同。

  同时,高校还应注重将思政课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方式,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例如,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讲解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重大成就和未来发展方向;对于文科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讲话,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样不仅能够使思政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此外,高校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和形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如开设在线课程、举办网络研讨会等,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途径。同时,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创建沉浸式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加深对思政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可以开发一款虚拟现实软件,模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亲身体验总书记的工作作风和为民情怀,从而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

  为了确保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高校还应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讲座等形式,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业务指导和政策解读,帮助他们及时掌握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鼓励和支持思政课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确保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真正发挥出铸魂育人的作用。

  最后,高校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这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思政课提供了依据。评价体系应包括学生满意度调查、同行专家评审、教学成果展示等多个方面,确保评价结果全面准确。同时,还应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激励广大思政课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从多个层面入手,综合施策。只有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理解,不断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才能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受益终身的优质课程,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64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