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借鉴与运用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借鉴与运用

  在基层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普遍存在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重的矛盾,因此,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如何创新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降低审计风险?在此,借鉴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试谈解决的途径。

  一、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风险

  任何审计都存在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风险,经济责任审计也不例外。

  (一)客观风险

  主要来自于审计环境和审计对象,属不可控制风险,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审计职责限制的风险。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对被审计对象履行经济责任、个人廉洁自律等情况作出全面评价。但由于审计机关只能在职责范围内,主要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审查来发现和查证问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职责范围的限制使审计评价有可能超出审计范围,导致审计风险。

  二是审计社会环境风险。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甚至错误地认为,经济责任审计一般都是讲程序、走过场的。加之审计的对象都是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人脉关系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审计人员想获取真实有效的审计信息困难较大,从而形成审计风险。

  三是被审计单位违纪违规问题隐蔽性风险。一些单位在接受过多次的内部或外部的审计后,或多或少地有了一套应对审计的办法。一些新的经济违法违纪问题不一定直接暴露在表面,而是隐藏在复杂的经济活动中,这使得审计人员难以发现,增加了审计难度和风险。

  四是审计技术手段的局限性风险。尽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审计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审计软件的普及程度不高,导致审计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特别是在处理大量数据和复杂经济业务时,审计人员可能因技术限制而无法全面、准确地发现问题,从而影响审计结果的可靠性。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观风险

  除了客观风险外,经济责任审计还面临一系列主观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来源于审计人员自身的行为和能力。

  (一)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风险

  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财务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以及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然而,由于基层审计机关普遍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不仅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也增加了审计风险。

  (二)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风险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确保审计工作公正、公平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审计人员可能受到利益诱惑,违背职业道德,故意隐瞒或歪曲审计事实,导致审计结果失真。此外,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复杂,有时可能会受到人情关系的影响,从而影响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三)审计决策风险

  审计决策风险主要表现在审计结论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方面。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人员需要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和数据分析,对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这一过程涉及大量的主观判断,如果审计人员在决策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可能会导致审计结论的偏差,增加审计风险。

  三、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借鉴与运用

  面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基层审计机关可以借鉴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理念

  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审计方法,它通过识别和评估审计风险,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在于将有限的审计资源集中在高风险领域,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发现和揭示潜在的问题,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具体应用

  风险识别: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之前,审计人员应首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了解,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这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等进行深入调查,以及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进行系统学习。通过风险识别,审计人员可以明确审计的重点和方向,为后续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2. 风险评估: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审计人员需要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各风险点的重要性程度和发生概率。评估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历史数据和专家意见,对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通过风险评估,审计人员可以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3. 风险应对:针对评估出的高风险领域,审计人员应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采取有效的审计策略和技术手段,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例如,对于财务报表可能存在舞弊风险的单位,审计人员可以采用突击审计、现场核查等方法,加强对财务数据的核实;对于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的单位,审计人员可以重点关注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4. 风险监控: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持续关注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审计策略和方法。通过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审计人员可以动态跟踪审计进展,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风险监控也有助于发现新的风险点,为后续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四、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风险导向审计的有效实施,基层审计机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保障措施:

  (一)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主体,其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基层审计机关应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其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组织审计人员学习最新的审计理论和技术,提高其风险识别和评估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审计理念,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完善审计制度建设

  制度是审计工作的基础,完善的审计制度可以为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保障。基层审计机关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制度,明确审计职责、程序和标准,确保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同时,要加强对审计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制度意识和执行能力。

  (三)强化审计技术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审计工作也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基层审计机关应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引进先进的审计软件和工具,提升审计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时,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能力,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审计结果运用

  审计结果的运用是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检验审计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基层审计机关应建立健全审计结果运用机制,确保审计发现问题得到及时整改和处理。可以通过建立审计整改台账,定期跟踪整改进度,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同时,要加强对审计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提炼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五、结语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基层审计机关应积极借鉴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同时,要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完善审计制度建设,强化审计技术支持,确保审计结果得到有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贡献。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基层审计机关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探索创新,提高审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借鉴与运用》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64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