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社会救助工作关系到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社会公平,是民生保障和乡村振兴的坚强后盾,是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社会救助作为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提升社会救助水平,不断完善救助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扩大保障范围,提高补助水平,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形成了以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供养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以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的社会救助制度框架,健全完善更为完善的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提升了社会救助水平。为进一步推动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期我带领相关部门深入基层开展了调研,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我市社会救助工作的特点

  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低保实现从无到有的转变。 我市农村低保制度从20xx年7月开始启动建立,由定期定量救助整体过渡而形成低保制度。自20xx年至今,全市连续16年适时提高了补助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农村低保对象XX人,季人均补助由20xx年的每人每季度XX元提高到每人每季度XX元,增长近XX%;年资金发放总量由XX万余元增至XX万余元,增长XX%,累计发放农村低保救助金XX亿余元,基本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常态制度化的标准,广覆盖的预期目标。

  2. 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的要求。 我市城市低保制度从20xx年开始建立实施,经过多次扩面和清理工作,形成了公开透明、运行规范、管理有序的工作机制,不仅实现了应保尽保,而且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不断提高。自20xx年至今,全市城市低保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XX元提高到每人每月XX元,增长XX%;年资金发放总量由XX万余元增加到XX万余元,增长XX%。累计发放城镇低保救助金XX亿余元,有效保障了城市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社会救助政策的创新与实践

  精准识别,动态管理。 为了确保社会救助资源的合理配置,我市建立了精准识别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摸清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同时,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对救助对象进行复核,确保救助对象的准确性和救助资金的有效利用。例如,20xx年,我市通过大数据平台筛查出了一批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并及时进行了调整,有效避免了“错保”和“漏保”的现象,提高了救助的精准度和公平性。

  2. 多元化救助,满足不同需求。 针对不同类型的困难群体,我市采取了多元化的救助措施。对于因病致贫的家庭,我市建立了医疗救助制度,为他们提供医疗费用的减免和报销。对于因学致贫的家庭,我市设立了教育救助基金,为他们的子女提供学费和生活费的资助。此外,我市还针对住房困难的低保家庭,实施了住房救助政策,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问题。这些多元化的救助措施,不仅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的生活压力,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3. 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合力。 社会救助工作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为此,我市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救助工作中来。例如,20xx年,我市联合多家爱心企业和慈善机构,开展了“温暖行动”活动,为困难群众送去了衣物、食品和生活用品,受到了广泛好评。同时,我市还建立了志愿服务队伍,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社会救助工作的成效与经验

  显著改善了困难群众的生活质量。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市社会救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xx年,全市低保对象的人均收入比20xx年提高了XX%,贫困发生率从20xx年的XX%下降到20xx年的XX%。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特别是对于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我市不仅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还为他们提供了医疗、教育等多方面的支持,使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2. 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救助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20xx年,我市社会救助工作共化解了XX起因贫困引发的矛盾纠纷,避免了XX起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事件。通过及时有效的救助,困难群众的诉求得到了合理解决,社会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为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做法。 在社会救助工作的实践中,我市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做法。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社会救助工作的正确方向。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三是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升社会救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四是坚持多方联动,形成社会救助工作的强大合力。这些经验和做法,为我市社会救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我市社会救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

  救助资源分配不均衡。 由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不同地区之间的救助资源存在较大差异。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社会救助资金和资源相对匮乏,导致救助力度不足,难以满足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例如,20xx年,我市某县因财政困难,低保资金缺口达到XX万元,影响了低保政策的落实效果。

  2. 救助对象认定不够精准。 尽管我市建立了精准识别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误差。部分困难群众因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未能及时纳入救助范围,而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却享受到了救助待遇。这不仅影响了救助资源的公平分配,也损害了社会救助工作的公信力。20xx年,我市某社区在低保对象复核过程中发现,有XX户家庭不符合低保条件,但仍在享受低保待遇,引起了群众的不满。

  3. 救助方式单一,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目前,我市社会救助主要以现金救助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救助方式。对于一些特殊困难群体,如残疾人、老年人等,单一的现金救助难以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例如,20xx年,我市某乡镇的一位残疾老人因缺乏必要的康复设备和护理服务,生活十分艰难,仅靠每月的低保金难以维持基本生活。

  4. 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尽管我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但总体来看,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仍然不高。一些社会组织和企业在参与社会救助时,存在动力不足、资源有限等问题,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的救助机制。例如,20xx年,我市某慈善机构因资金短缺,不得不暂停了一项针对贫困学生的资助项目,影响了项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结合我市社会救助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区域差距。 市委、市政府应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倾斜等方式,增加这些地区的社会救助资金和资源。同时,加强市级统筹,合理调配救助资源,确保各地区社会救助工作均衡发展。例如,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经济落后地区的社会救助工作,确保这些地区的困难群众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2. 完善精准识别机制,提高救助对象认定的准确性。 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对象的认定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确保救助对象的认定更加精准。同时,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确保救助对象的认定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例如,可以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民政、公安、人社等部门的数据互联互通,提高救助对象认定的准确性。

  3. 丰富救助方式,满足多样化需求。 在继续做好现金救助的基础上,探索更多样化的救助方式,满足不同困难群体的实际需求。例如,可以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设备和护理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贫困学生提供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机会等。通过多样化的救助方式,更好地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提高救助效果。

  4. 加强社会力量动员,形成救助合力。 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的作用,鼓励和支持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税收优惠等方式,激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社会救助。同时,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社会公众对社会救助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例如,可以定期举办社会救助公益宣传活动,表彰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结语

  社会救助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续努力,不断改进。市委、市政府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优化社会救助机制,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我们相信,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社会救助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于推动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64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