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在XXX报告中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司法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责。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将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延伸至基层,是深入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夯实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的必然要求。为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近期,我按照全市主题教育工作安排,带领相关部门人员深入部分基层法律服务中心、司法所及民主法治示范村开展了调研,就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深了思考,并形成了调研报告。调研情况如下:
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我市自201x年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以来,立足实际,着力打造以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枢纽,村(居、社区)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为联络点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建立完备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围绕公共法律服务“三级全覆盖”“便民工程”和规范管理建设,进一步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拓展公共法律服务领域,切实加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在服务中心工作、服务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实体+热线+网络”三大服务平台建设共同推进
一是实体平台建设情况。201x年10月,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在积极推动XX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同时,我市积极探索公共法律服务向更基层延伸。依托XX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以及各基层司法所率先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现已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XX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XX个,基本实现了全市乡镇(街道)、村(居、社区)的全覆盖。这些实体平台不仅为群众提供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服务,还承担了法治宣传教育、公证服务、律师服务等多项职能,极大地丰富了公共法律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在实际运行中,各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通过定期举办法治讲座、法律咨询活动等形式,增强了群众的法治意识,提高了法律素养,有效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二是热线平台建设情况。为了方便群众随时随地获得法律帮助,我市于201x年开通了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设立了专门的服务团队,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法律咨询服务。热线平台不仅解答了大量群众的法律问题,还及时处理了一些紧急法律事务,如家庭暴力、劳动争议等,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热线平台还与实体平台建立了联动机制,对于需要进一步处理的案件,可以迅速转介到相应的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确保群众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据统计,自热线开通以来,已累计接听来电XX万次,处理各类法律问题XX万件,群众满意度达到98%以上,成为我市公共法律服务的一张亮丽名片。
三是网络平台建设情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平台成为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载体。我市于201x年启动了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依托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搭建了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申请、人民调解预约、法治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网络平台不仅方便了群众获取法律信息和服务,还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公共法律服务的精准化、智能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例如,通过分析用户咨询的热点问题,可以及时调整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收集群众对法律服务的评价,可以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目前,网络平台注册用户已达XX万人,日均访问量超过XX万人次,成为我市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窗口和桥梁。
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为确保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顺利推进,我市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司法局、财政局、民政局等多个部门。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调各部门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各区县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党员志愿者参与法律服务活动,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加大投入保障,提升服务能力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足的资金和人才支持。为此,我市逐年增加公共法律服务经费预算,201x年至202x年,市财政累计投入资金XX亿元,用于公共法律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同时,我们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争取到了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XX万元,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们通过公开招聘、定向培养等方式,引进了一批高素质的法律专业人才,充实到各级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目前,全市共有法律服务人员XX人,其中律师XX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XX人,公证员XX人,形成了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的法律服务队伍。
(三)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能
为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我们在服务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一是推行“一站式”服务。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设立综合服务窗口,集中办理各类法律事务,减少群众跑腿次数,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开展“菜单式”服务。根据群众的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法律服务项目,如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家庭财产规划等,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法律服务。三是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全市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法律顾问,负责日常的法律咨询和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实现了法律服务的全覆盖。四是探索“互联网+”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了公共法律服务手机APP,群众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查询法律知识、申请法律援助、预约法律服务,大大方便了群众的法律生活。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在实际运行中,部分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存在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一些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站(室)虽然硬件设施齐全,但服务内容单一,难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法律需求。例如,有的地方法律咨询多,但法律援助少;有的地方人民调解多,但法治宣传教育少。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公共法律服务的整体效果,降低了群众的满意度。
(二)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
我市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中心城区的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相对丰富,而偏远农村地区的法律服务资源则相对匮乏。例如,中心城区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数量多、功能全,而偏远农村地区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数量少、功能单一,甚至有些地方还没有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这种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导致了城乡法律服务的“剪刀差”,不利于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公平性和普惠性。
(三)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公共法律服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缺乏必要的法律专业知识,有的服务态度不够热情,影响了服务质量。例如,有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解答群众法律咨询时,表述不清、解释不透,导致群众对法律问题的理解出现偏差;有的法律顾问在进行矛盾纠纷调解时,方法简单粗暴,未能有效化解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了公共法律服务的形象,也影响了群众对法律的信任和支持。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为目标,以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效率为重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构建更加完善、更加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一)优化服务供给,满足多样化需求
一是加强需求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优化服务供给提供依据。二是丰富服务内容。在现有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服务的基础上,拓展法律服务领域,增加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家庭财产规划、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项目,满足不同群体的法律需求。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更多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产品,如在线法律咨询、远程法律援助等,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
(二)均衡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差距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继续增加公共法律服务经费预算,重点向偏远农村地区倾斜,确保每个村(居、社区)都有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二是优化布局结构。科学规划公共法律服务站点的布局,合理配置服务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三是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定向培养、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大对偏远农村地区法律服务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基层法律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三)提升人员素质,增强服务效能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定期组织法律服务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提升他们的法律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二是严格考核管理。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人员的考核评价机制,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纳入考核范围,奖优罚劣,激发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强化监督指导。加强对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公共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进一步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63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