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之乡村治理现代化调研报告
一、调研结果分析
(一)村与村之间发展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仍然存在。一是近年来实施脱贫攻坚,使全镇各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村与村之间的发展差距还明显存在,有的村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发展较好,有的村受地理环境影响,离场镇较为偏远,交通不便利,发展较为滞后。二是干群关系、两委干部关系、群众关系中都存在有一定的矛盾,社会不和谐现象偶有发生,亟需不断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维护好支村两委班子的团结稳定,只有这样才能使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实、落地,促进全镇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不够。虽然我镇在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果蔬等方面有一定的发展,如白庙村珍稀苗木基地、长滩河村桃李产业园等。但这些力度还不是很大,对于农村电商、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型经营主体等的培育和建设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全镇在绿色产业的发展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农业的社会化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人才向本地回引较少。近年来,通过脱贫攻坚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在产业园区务工,但绝大部分青壮劳动力仍然在外务工。有许多在外闯出天地的人从此留在了城市,基本不回村里,更谈不上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另外,近年来,随着全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的发展理念、生活环境、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等要素不断吸引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农村的资源要素已不能满足现在年轻人的发展,导致人才资源要素向本地回输较少,输血功能较弱。
二、针对性建议
(一)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推进乡村振兴是为了农民,也要依靠农民,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动摇。一要考虑农民利益。乡村是农民的立足之基、生活之本。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受益。二要加强农民教育培训。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其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三要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形式,让农民更多地参与到产业链中,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优化资源配置,缩小村与村之间的发展差距。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针对偏远村庄交通不便的问题,应加大对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交通条件,提高村民出行的便捷性。二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优化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确保各村居民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三是加强产业扶持。针对发展滞后的村庄,应制定更加精准的产业扶持政策,引导和支持这些村庄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其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优化产业结构。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布局,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科技支撑。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推广高效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益。四是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发展农村电商、建设农产品直销平台等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大人才回引力度,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一是完善人才政策。出台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就业。二是搭建创业平台。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场地、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降低创业门槛,激发返乡人员的创业热情。三是加强技能培训。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提升返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四是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减少创业成本,为返乡人员创造良好的创业条件。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治理效能。一是强化党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健全治理体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引导村民依法依规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三是加强队伍建设。选拔和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干部,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四是加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一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对传统村落、传统技艺、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留住乡村的根和魂。二是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组织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体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四是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建设村级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为村民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场所,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
(七)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的保护,防治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二是发展绿色产业。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绿色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三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四是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村民树立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
(八)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构建和谐社会。一是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防止矛盾激化。二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村民的法治意识,引导村民依法维权,依法办事。三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治安巡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四是加强社区服务。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提供便民服务,满足村民的多样化需求,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九)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扩大开放合作。一是加强区域合作。积极与周边地区开展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二是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农村发展的国际化水平。三是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入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技术和人才资源,为农村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四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吸引企业投资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十)强化监督考核,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一是建立目标责任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执行。三是严格考核奖惩。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处理。四是加强舆论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乡村振兴工作的成效和经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久久为功。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心,勇于担当,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乡村振兴战略之乡村治理现代化调研报告》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63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