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大思政课"的理念优势

  充分发挥“大思政课”的理念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节点,同时面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全新要求,高校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大思政课”的理念优势,深入挖掘和领悟“大”字背后的深刻意蕴,以“大思政课”拓展高校全面育人新格局,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构筑“大格局”,形成协同共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党委核心领导地位,推进党政协同联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入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及日常教育实践中。各职能部门要依据自身职责,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积极与校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渠道,形成全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打造“大课堂”,构建五课联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将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更加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径,打造思政课线下第一课堂、校内实践第二课堂、校外实践第三课堂、课程思政第四课堂、线上网络第五课堂一体联动的“大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增强“大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培育“大先生”,多举措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我们要整合专、兼职师资力量,打造铸魂育人的创新团队,致力于构建一支比例均衡、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大师资”队伍,为“大思政课”背景下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提供坚实的育人力量。

  优化“大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大思政课”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高校应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主题演讲、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同时,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平台,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外,加强校园环境的美化和净化工作,创造一个干净整洁、文明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行为习惯。

  强化“大平台”,构建多元互动的思政教育网络。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影响青年学生思想观念的重要阵地。高校应主动适应这一变化,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工具,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思政教育活动。通过开设专题网页、在线讲座、互动论坛等形式,拓宽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渠道,及时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引导他们理性看待社会现象,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不良信息,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和安全。

  创新“大载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创新形式和手段,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可以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同时,鼓励和支持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读书会等,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此外,还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注重“大效果”,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价是推动“大思政课”持续改进和发展的关键环节。高校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从目标达成度、过程实施情况、学生反馈等多个维度,对“大思政课”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同时,注重评价结果的应用,将其作为调整和优化思政教育工作的依据。对于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其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确保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大思政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创新,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选择。高校应充分认识“大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坚持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和完善“大思政课”的理念、机制、方法和途径,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充分发挥"大思政课"的理念优势》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63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