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心得体会——善待学生错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才能更好地完成他(她)神圣的使命。学习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书,让自己感受深刻的其中一点,就是“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表现出你的宽容”。首先要“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理解学生的心态”,“尊重学生的意愿,而不是以教师的主观想法为中心”,“重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多与学生沟通”……第二是“宽容学生”:“尊重学生犯错误的权利”,“学生做错了事,总是有原因的”……我想从以下四方面谈谈对待学生犯错的体会。一、尊重、认同是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从这方面看,学生有时犯错误,可能是个性的一种张扬、欲望的一种体现,这种张扬和体现有时是源于他(她)内心的纯真以及生命力。他们的恶作剧、调皮捣蛋、逆反心理或涣散的组织纪律其实在显示这样一个事实:他们所期望的高于他们正在接受的。此时教师在劝说、引导过程中不能按照自己(教育者)的意志“一厢情愿”,去牵制、驱使、甚至奴役学生。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教师要抱着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需求的心态,肯定他们个性张扬中宝贵的东西,指出他们行为中的不足,提出建议,指明路径,做学生成长中真诚的帮助者。否则,我们的教育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可能适得其反,造成学生对教育的反感,甚至对社会的不满。
二、耐心倾听,平等对话
在面对学生犯错时,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耐心倾听,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这不仅是对学生基本权利的尊重,也是建立师生信任关系的重要途径。通过倾听,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从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平等对话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互动的基础。在对话中,教师应保持平易近人的态度,避免居高临下的指责,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支持,而非威胁和压力。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促进其积极改正错误。此外,平等对话还能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主动地寻求成长和发展。
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对待学生犯错的问题上,教师应当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那些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教师在批评时应当更加注重方式方法,避免直接的否定和打击,而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本质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激发其内在的改正动力。对于那些性格外向、容易冲动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指导,通过设置合理的规则和界限,引导其逐步学会自我控制和管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保持耐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
四、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对待学生犯错的态度上,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尤为重要。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当学生犯错时,教师不仅要用语言进行教育,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影响学生。例如,当教师自己犯错时,应当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以此来教育学生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此外,教师还应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项公益活动,展现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正面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总之,对待学生犯错,教师应当秉持尊重、理解、宽容的态度,通过耐心倾听、平等对话、因材施教、以身作则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最终实现全面发展。这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心得体会——善待学生错误》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62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