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也是一种教育

  “丁零零——”,上课铃在急促地响着,由于我和学生家长在谈事情,一贯提前进教室的我,今天竟迟了一分钟才进教室。我刚走近教室的后门,便听到教室里一片嘈杂,直到我站在讲台的中间,还有不少学生在忙着整理上节课所用的科学书,作业本。一回头,一黑板的科学内容是那样的刺眼。学生们今天这是怎么了,难道不知道做好课前准备了吗?就算今天擦黑板的值日生忘了擦也总该有人给他提个醒吧,四十几位学生中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主动擦一擦呢?想到这些,我不免有些恼怒,刚想发火,忽地想起前不久也曾出现过这样的情景。记得那天,我站在讲台前,看着一讲台的作业本,满黑板的字,我简直有些怒不可遏。我先怒气冲冲地勒令当天擦黑板的值日生,在众目睽睽之下擦黑板,接着把班委干部们狠狠地数落了一遍,然后又由点及面地批评了全班学生,最后还将那天表现不佳的学生一一点名训诉。整整五分钟,学生们一直在毕恭毕敬地聆听。随后,数学课纪律异常得好,可气氛相当沉闷,学生发言,小心翼翼的。一节课下来,我感到身心疲惫。现在,“历史”又在重演,我又一次被学生们推到了愤怒的边缘,是选择发火,还是—— 我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轻轻地从讲台拿起了板擦从黑板的左边一直擦到右边,每一下都擦得有力而干净。擦完黑板,我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轻轻地转过脸,先送给学生一个微笑,很坦然,也很真诚。这一笑,使学生,也使我自己轻松了许多。然后我略显夸张地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说:“怎么样,黑板我已经给诸位擦好了,你们的课前准备工作也该忙得差不多了吧。咱们是不是开始上课呀?”学生们轻轻地舒了口气,彼此相视一笑,随着班长的一声响亮的“起立”,46位学生都齐刷刷地站直了身子,个个精神抖擞。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我内心感到一丝欣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引导。我深知,作为教师,我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于是,我决定利用这次机会,与学生们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待学生们坐下后,我缓缓开口:“同学们,今天的课堂上发生了一些小插曲,我相信大家已经注意到了。其实,这样的情况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我想借此机会和大家探讨一下我们班级的团队合作和责任感问题。”

  我环视四周,看到学生们的眼神中既有好奇也有不安。我知道,他们可能在担心我会像上次一样严厉批评,但我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我们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班级的良好秩序。当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如何解决?是等待老师来处理,还是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今天,没有人主动擦黑板,这反映出我们在团队合作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说到这里,我停顿了一下,给学生们时间消化我的话。

  接着,我继续说道:“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集体主义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我们应当明白,个人的力量虽小,但汇聚起来就能形成强大的合力。就像这次,如果有一位同学主动站出来擦黑板,不仅能够帮助班级解决问题,还能带动其他同学的积极性,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学习环境。因此,我希望通过这次讨论,大家能够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践行这一理念。”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我的意思,我还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比如,我们的运动会,每个项目都需要团队的合作。接力赛跑中,每一位队员的表现都会直接影响整个团队的成绩。只有每个人都全力以赴,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同样,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需要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当班级遇到困难时,每一个人都应该挺身而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观察到,随着我的讲解,学生们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起来。我知道,他们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体现团队精神。为了巩固这一效果,我决定组织一次班级活动,让大家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团队合作的意义。我提议:“下个星期,我们将举办一次班级团队建设活动,大家可以自由组队,完成一系列任务。通过这次活动,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

  学生们听后,纷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已经开始讨论如何组建队伍,有的则在思考如何完成任务。看到这一幕,我感到非常欣慰。我知道,通过这次经历,学生们不仅会更加珍惜班级的集体荣誉,还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

  最后,我总结道:“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一个小插曲,展开了一场关于团队合作的讨论。希望大家能够将今天学到的内容,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更加团结、和谐的班集体。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班级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学生们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了教室。而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对自己职业的尊重。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持这一信念,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宽容”也是一种教育》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62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