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伯愈泣杖”想到的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古代流传久远的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孝亲事亲的真挚情感。这种美德应予继承和光大。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意义在于:一个人在家如果能孝顺父母,那么到了社会以后,就会尊敬和关心一切年长的人,在与人相处中,也会讲道德,并能与人为善。换言之,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漠不关心,都不爱,那么,很难指望他将来到社会上去关心别人,去爱祖国。一个人懂得孝敬父母,这是他爱国主义情感的基础,而孝敬父母又可以包括子女对父母的亲爱之情、顺从之意、敬爱之心和侍奉供养之行。前些日子,偶在网上浏览,看到一个小动画影片《伯愈泣杖》觉得挺不错,制作很精美,更重要的是富于教育意义。影片反映的是韩伯愈被母亲责打的故事,凡他做错了事,母亲一定会用棍子恨恨地打他,旁人都看不过眼,可他却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事,惹母亲生气,是不孝敬母亲的表现,该打!而且无论多疼,从来不哭。直到母亲老得打不动他,打他的杖已经毫无力气,他才哭了,因为母亲老了。他从小被责打到老,依然没有反抗,为什么?他没有对母亲去讲什么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没有跟母亲讲人权、讲成年人的尊严,因为他知道:尽管母亲生养他是义务,但是没有母亲就没有他,他对“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感悟是极深的,树有其根,水有其源的。纵观新时期中学生的德育现状, 其道德面貌的主流呈现出积极健康的态势, 表现出了学生思想道德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可喜局面。就学生个体而言, 仍然存在着众多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和缺陷, 如心中无德, 唯我独尊; 在家不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在校不听老师的话,不好好学习,胡乱花钱,不珍惜老师和父母的劳动成果,还有那些不听父母教诲、与父母争吵打斗甚至记怨、那些杀父……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和社会共同的使命。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应当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家长应当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社会层面,媒体应当发挥正面导向作用,传播正能量,减少不良信息对孩子的影响。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承担起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品德成长。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德育课程、组织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学校还应当建立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将学生的道德表现纳入综合评价范围,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优秀校友、道德模范等人物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道德自觉。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源,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网络空间中的不良信息、虚拟社交平台上的不良风气等问题,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考验。为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网络环境的监管,净化网络空间,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同时,学校和家庭也应当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培养他们的网络素养,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在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当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理念,对于塑造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如国学经典诵读、传统节日庆祝等,可以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文化自信。同时,我们也应当鼓励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让他们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学会感恩、学会奉献,培养社会责任感。

  总之,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为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由“伯愈泣杖”想到的》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62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