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观后感

  4月18日上午,团市委机关系统组织干部职工参观了位于武昌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听那里的导游介绍,中央农民讲习所是于1926年底开始筹备的。1927年3月7日正式上课,4月4日举行开学典礼,学生来自全国17个省,共800余人。学员学成后于1927年6月18日举行毕业典礼。当时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毛泽东同志任校长开办了农民讲习所第一期,也是最后一期。后来国共合作破裂了,农民讲习所就再也没有开办了。然而,就在农民讲习所的短短三个月的学习后,一期学员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坚定的共产党员,并在日后为革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不由得满心好奇,这是怎样的一片土地啊!是怎样的思想洗礼使得这样一些农村青年树立起这样崇高的理想,坚定不移地跟随着我们党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胜利而奋斗终生?在寻访的过程中,我在点点滴滴中寻找着答案。

  我们绕过穿堂,看到的是一间大礼堂,所谓礼堂就是一间大的教室,地下是一排排摆放整齐的长凳,看得出农讲所的学生训练有素。听说毛泽东同志当年曾经在礼堂前的黑板上画过三条线(一条向左弯曲,一条向右弯曲,还有一条居中)来阐明矫枉必须过正的道理,从而说明中国的农民运动是对的、好的。后来我们党沿着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终于获得了革命的胜利。据说毛泽东同志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在这里进行它的首次亮相,并震惊四座的。当时,在礼堂里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连窗台上都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头。我想那也许是农民运动在那样的一个年代是一件怎么听都觉得新鲜的事情,但我也相信这样的思想的传播一定就像荒原上燃烧的火种一样,烧遍神州大地!

  退出礼堂,我们来到一片嫩青青的草地,正是初春时节,那嫩绿的芽儿正努力地探出头来。82年前的那个春天,800余学子就是在这片草地上开始了他们的人生新旅程。他们在这里接受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习了党的基本政策和农民运动的实际操作方法。这些知识不仅武装了他们的头脑,更为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投身革命、改变命运的决心。站在这个充满历史感的地方,我不禁思考,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将一群普通的农村青年凝聚在一起,共同为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奋斗?

  随着讲解员的引导,我们来到了农讲所的教学楼。这里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包括当时的教材、笔记、生活用品等。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艰辛与辉煌。特别是那些泛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学员们的学习心得和革命誓言,让人感受到那份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些年轻的面孔虽然已经模糊不清,但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后来者的道路。

  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农讲所的生活区。这里重现了当时学员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从简陋的宿舍到食堂,每一处细节都力求还原真实。通过这些生动的展示,我们仿佛可以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段艰苦岁月中的青春与激情。学员们在这里不仅要面对严酷的学习任务,还要克服生活上的种种困难。但正是这种磨砺,锻造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任何伟大事业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它需要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

  参观结束后,大家围坐在一起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许多同事表示,这次参观让他们深受触动,不仅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有人提到,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这句话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解决好“三农”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的重大课题。

  此次参观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不断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们要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们深刻体会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党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不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环境,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同时,我们也应该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总之,这次参观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它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党的光辉历史的认识,更激发了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行动,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让我们携手并肩,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迈进!

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观后感》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62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