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凝聚民族复兴磅礴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民族复兴磅礴力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增进民族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着眼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更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民众支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连接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对于增强国家认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时代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成为传播文化、增进了解的重要平台。一方面,网络空间为各民族提供了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新渠道,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网络空间也存在着一些不良言论和信息,可能对民族团结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利用网络空间,传播正能量,消除误解与偏见,成为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为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打击网络谣言和极端言论,同时,也要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文化交流活动,如举办民族文化节、开展民族知识竞赛等,让各族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校教育是培养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环节。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通过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具有深远意义。各级各类学校应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结合历史、地理、语文等学科教学,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此外,还应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亲身经历感受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色,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传承民族文化、培养下一代的重要场所。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家庭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家长应当注重自身言行举止,树立良好家风,积极向孩子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讲述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教育孩子从小学会尊重他人、包容差异,培养其开放包容的心态。同时,家庭还可以通过组织亲子阅读、观看爱国主义电影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激发孩子的爱国情感,使其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智慧和精神财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例如,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等形式,让更多人近距离接触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制作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如电视剧《觉醒年代》、纪录片《记住乡愁》等,生动展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国民的文化素养,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总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只有当每一个公民都能自觉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汇聚起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未来,我们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凝聚民族复兴磅礴力量》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61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