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湘林: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

  符湘林

  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全方位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趋势,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规划》指出,加强数字文化内容资源和管理服务大数据资源建设,加快公共文化网络平台建设,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应用场景。这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谋划了总体蓝图和路径举措。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要明确几个重点方向。一是推动公共文化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内容是关键,要加强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等的优质文化资源向数字资源的转化力度。《规划》强调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综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数字化公共文化。同时,还要秉持客观、科学的态度,以创造性转化为主,对文化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使之更符合现代审美,更适应现代社会,更利于渗透传播,以弥补当前巨大的需求缺口。

  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化水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化已成为必然趋势。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多层级、多渠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有机结合。通过建立统一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让群众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文化信息和服务。此外,还要注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互动性和参与度,鼓励公众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到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实施中来,形成良好的文化互动生态。例如,可以定期举办线上文化讲座、艺术展览、读书分享等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增强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

  三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智能化应用。智能化是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例如,在图书馆领域,可以通过智能推荐系统,根据读者的历史阅读记录和兴趣偏好,为其推荐适合的图书资源;在文化馆(站)领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公众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在博物馆领域,可以通过智能导览系统,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参观路线和解说服务。这些智能化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能极大地丰富公众的文化体验,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四是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法治保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支撑。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目标、原则、标准和程序,确保各项工作依法依规开展。同时,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数字文化资源的版权保护,维护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此外,还要注重培养专业人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五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对于提升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组织和活动,借鉴国外先进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和技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同时,要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促进中外文化的互学互鉴。例如,可以举办线上国际文化节、艺术展览等活动,邀请各国艺术家和文化机构参与,展示各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六是注重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效益。公共文化服务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确保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最广泛的人民群众。要注重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关注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如老年人、残疾人、农村居民等,通过精准服务,缩小城乡、区域、群体间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七是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将其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同时,要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此外,还要完善相关政策扶持措施,如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八是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是推进此项工作的重要基础。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的良好氛围。同时,要注重培养公众的数字素养,提升其利用数字资源的能力,使其更好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便利和乐趣。例如,可以通过开展数字技能培训、举办数字文化体验活动等方式,增强公众的数字技能和文化参与感。

  总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是适应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的必然选择,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符湘林: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61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