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委书记在全区新型城镇化暨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市两个工作推进会精神,对我区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刚才,xx同志通报了我区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体进展情况,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思想必须重视
(一)关于新型城镇化工作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当前,我区正处在爬坡过坎、蓄势崛起的关键时期,且具备推进城镇化的坚实基础,走出一条符合上级要求、具有xx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路子,既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又是事关全局的战略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快新型城镇化,是落实上级要求的具体行动。去年x月份,xx书记在我区调研时,要求我们全力抓好“三件大事”、做好“三项工作”,其中就包含要加快城镇化进程。近期我们在谋划xx组团发展时,提出要打造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先行区,按市委、市政府要求,走出一条生态型、融合型、适度型、集约型、高效型城镇化路子。这既是我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我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全省、全市同类地区探索路子、积累经验的使命担当。
2. 加快新型城镇化,是推进xx布局落地的紧迫任务。今年是我区xx布局的落地年。由于我区脱贫攻坚战任务较少,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将脱贫攻坚战调整为推进全区城乡一体化,形成了贯彻市委xx布局的“xx版”。xx布局中,城镇化建设是重要的基础和承载,现代城镇体系、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现代开放体系等都与新型城镇化密不可分,公共服务体系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目标一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更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加快新型城镇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推动新型城镇化工作取得新突破。
3. 加快新型城镇化,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对居住环境、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提升。加快新型城镇化,就是要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4. 加快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区位于xx市的重要节点位置,是连接xx和xx的重要枢纽。加快新型城镇化,不仅可以提升我区自身的竞争力,还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我们要立足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共同构建功能互补、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为全市乃至全省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二、措施必须有力
(一)科学规划,引领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高起点编制规划。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是指导新型城镇化的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聘请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团队,充分考虑我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文特色等因素,科学编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要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规划既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又符合我区实际,能够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
2. 强化规划执行。规划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们要建立健全规划执行监督机制,确保各项规划得到有效落实。要严格控制城市开发边界,防止盲目扩张和无序建设,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要建立动态评估和调整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确保规划始终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3. 注重规划衔接。新型城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我们要加强与上级规划的衔接,确保我区规划与国家和省、市规划相协调;要加强与专项规划的衔接,确保各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相统一;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规划衔接,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合力。通过多规合一,实现规划的统筹协调,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二)完善设施,提升新型城镇化支撑能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新型城镇化的物质基础。我们要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基础设施网络。要重点推进xx大道、xx大桥等重大交通项目,提升我区的对外通达能力;要加快xx水库、xx污水处理厂等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环境质量;要加大电力、燃气等能源设施建设力度,保障城市能源供应;要加快xx数据中心、xx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
2.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支撑。我们要按照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要求,加快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要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群众健康;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要丰富文化体育设施,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3. 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城市管理是新型城镇化的保障条件。我们要深入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提升城市管理效能。要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法规体系,依法依规管理城市;要推行网格化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要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城市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城市管理格局。
(三)绿色发展,构建新型城镇化生态屏障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新型城镇化的生命线。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xx。要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改善空气质量;要强化水污染防治,保护水资源;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修复受损土地;要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增加城市绿量,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2.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产业是新型城镇化的新增长点。我们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支持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提升绿色产业的技术水平;要优化绿色产业布局,形成绿色产业链;要完善绿色产业政策,营造良好的绿色产业发展环境。
3.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是新型城镇化的社会基础。我们要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要推广绿色建筑,减少建筑能耗;要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机动车污染;要提倡垃圾分类,减少垃圾污染;要开展绿色消费,减少资源浪费。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责任必须明确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我们要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2. 落实工作责任。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完成时限。要建立工作台账,实行清单管理,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人负责、有进度安排、有检查验收。要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 强化督查考核。要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加强对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工作的监督检查。要将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推诿扯皮的部门和个人,要严肃问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投入力度,提供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我们要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要抓住国家和省、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机遇,主动对接上级部门,争取更多项目落地xx。要充分利用上级专项资金,支持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项目。
2. 拓宽融资渠道。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单靠财政资金难以满足需求。我们要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要创新融资模式,探索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设立产业基金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要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3. 加强资金管理。要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规范、高效。要严格项目审批程序,确保资金投向符合政策要求。要加强资金使用监管,防止资金被挪用、浪费。要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评估,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三)营造良好氛围,凝聚社会共识
广泛宣传发动。我们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和先进典型,提高社会各界的思想认识。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增强群众的参与意识,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2.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我们要树立一批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先进典型,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要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带动其他地区和单位学习借鉴。要加大对先进典型的表彰奖励力度,激励更多地区和单位争先创优。
3. 加强社会监督。我们要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畅通监督渠道,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要定期公布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工作进展和成效,回应社会关切。要鼓励和支持群众参与监督,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监督格局。
同志们,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实现xx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为建设美丽xx、幸福xx而努力奋斗!
《某区委书记在全区新型城镇化暨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61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