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局应对网络舆情发言稿
应对网络舆情发言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占领。”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不仅是涉警舆情发酵的主要平台,更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场域。从我们自然资源部门职责来看,涉资源信息一旦与网络结合,呈现出事件突发性、影响放大性、牵连广泛性等特点,舆情关注主要涉及资源保护与节约集约、土地市场、民生问题以及执法监察等,并且极有可能引发公众热议,成为公共话题,形成重大舆情事件。下一步,我部门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坚决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及时检测、收集主要门户网站、12345热线、领导信箱等重大政务舆情,即时掌握了解网络等舆情动态,及时收集网民诉求、意见和建议,迅速与网信办、政府热线等工作机构核实衔接,切实做到不漏报、不迟报,实现舆情信息资源互通共享。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在第一时间掌握舆情动向,还能有效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决策失误。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确保每一个舆情点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
二是接到网信办、市局网络舆情通知后,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涉及舆情业务分管领导即为责任主体,对涉及本部门或单位的媒体报道事项调查处置。分管局领导具体负责,责任股室负责人具体承办,第一时间研究制定快速处置措施,对所涉及的问题加以整改,消除舆情隐患,并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反馈处置情况,回应社会关切。对和自然资源工作直接相关的网络舆情,必须马上报送局领导:重大事件须在30分钟内向县委网信办首报,较大事件须在1小时内首报,一般事件须在2小时内首报。通过这种快速反应机制,确保舆情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三是加强内部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舆情应对能力。定期组织相关业务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工作人员掌握舆情分析、危机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建立健全舆情应对工作机制,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分工,确保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应对。此外,还应注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舆情监测和应对队伍,不断提升其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为舆情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是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拓宽与公众沟通的渠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意见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平台,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时,也要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监管,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舆情应对体系,提升舆情管理的整体效能。
五是强化法治思维,依法依规处理舆情事件。在舆情应对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法治原则,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依规处理各类舆情事件。对于涉及违法行为的舆情,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于涉及政策解读的舆情,要准确传达政策精神,消除误解;对于涉及民生问题的舆情,要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赢得民心。通过依法依规处理舆情事件,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六是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媒体是连接政府与公众的重要桥梁,也是舆情传播的主要渠道。因此,我们要积极与各类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采访等方式,主动向媒体通报工作进展,回应社会关切。同时,也要引导媒体客观公正地报道舆情事件,防止不实信息的传播,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舆论氛围。通过与媒体的有效沟通,可以更好地传递政府的声音,增进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七是注重舆情的后续跟踪和评估,持续改进工作方法。舆情事件的处理不仅仅是短期内的应急措施,更需要长期的跟踪和评估。在舆情事件平息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工作中的不足,不断优化和完善舆情应对机制。同时,也要加强对舆情发展趋势的研究,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做到未雨绸缪。通过持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舆情应对的能力和水平,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复杂舆情形势,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切实做好舆情监测、应对和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举措,全力以赴做好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自然资源局应对网络舆情发言稿》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61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