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离不开关爱——包保工作体会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社会源于每个家庭的和谐,因此我们现在的和谐社会建设,对每个家庭都应不抛弃,不放弃,尤其是困难家庭,应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为做好xx市“和谐进社区”扶贫帮困稳定工作,按照市残联机关党委的统一安排,我有机会走进了低保户陈x同志困难的家庭生活,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帮助。陈xx,男,现年47岁,患脑血栓失去劳动能力,在家休养,本人失业无任何经济来源。女儿上学,妻子下岗靠打零工维持家庭生活。同时,父母年迈无人照顾。家庭生活极其困难,住着几家公用走廊的老式楼房,不足33平方米,室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我再次亲身感受了什么叫家贫四壁立的境遇。我19xx年出生,在内蒙古xxx草原的欠发达农村长大,从小我就知道什么是苦日子,什么是贫困生活,跟现在陈x的家没什么两样。我们家兄弟姐妹6人,当年挤住在两间小土坯房内,小时候我吃过用盐水煮熟的玉米粒,菜里只少许的荤油,盼过年,为的是能吃一顿饺子,穿的是哥哥们穿小了的衣服,我去县城里读高中要去条件稍好的伯父和姨妈家挪借。虽然那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但却留给了我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教会了我节俭,激发我上进,用知识来改变命运。因此我很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是始终怀有一颗感恩回报社会的心来面对今天的生活。我的困难生活那是在农村,填饱肚子还不成问题,可在城里,失去了经济来源是无法生活的,陈x就面临这一问题,仅仅靠低保金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真的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关爱和帮助。如果他们得不到帮助,就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题。”这是我在多次参与社区帮扶工作中深刻体会到的一句话。

  在与陈x同志的接触中,我了解到他的主要困难在于经济来源的缺乏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照顾问题。为了帮助他解决这些问题,我首先向市残联机关党委汇报了他的具体情况,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物质援助。经过多方协调,市残联决定为陈x同志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助,并帮助其妻子联系了一份相对稳定的临时工作,以增加家庭收入。此外,我还联系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陈x同志申请了定期的医疗检查和康复指导,确保他的健康状况能够得到有效监控和改善。

  在精神层面上,我也经常与陈x同志进行沟通交流,鼓励他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告诉他:“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这句话虽然简单,但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不断的交流和鼓励,陈x同志逐渐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开始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与邻里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这些变化不仅提高了他的生活质量,也为社区带来了更多的正能量。

  除了个人层面的努力外,我还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对陈x同志及其家庭的帮扶中来。通过社区公告栏、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我发起了一次爱心募捐活动,呼吁广大居民伸出援手,为这个困难家庭贡献一份力量。活动得到了积极响应,许多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帮助陈x同志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同时,我还联系了几位心理辅导专家,为陈x同志和他的家人提供了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压力,增强心理韧性。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陈x同志的家庭状况有了显著改善。他的女儿学习成绩稳步提升,妻子的工作也日渐稳定,家庭氛围变得更加温馨和睦。每当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时,我都感到无比欣慰。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努力的认可,也是对我们整个社会和谐共建成果的肯定。

  通过这次帮扶经历,我深刻认识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都是构成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应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履行好服务群众的职责使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不让一个家庭掉队”的目标,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未来,我将继续关注陈x同志及其家庭的发展情况,及时了解他们的新需求,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帮助。同时,我也会将这次帮扶的经验教训总结提炼,形成一套可复制推广的模式,为更多困难家庭带去希望和温暖。我相信,在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汇聚起强大的社会力量,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爱与光明,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和谐离不开关爱——包保工作体会》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61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