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知识与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地方性知识与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知识创新的根本原则和方向。以此为指引,建构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要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围绕中国社会面临的具体问题,展开深入探索。地方性知识是人类学和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关注知识生成的特定历史情境、社会生活和体验认知,具体到方法论上,主张立足社会生活实践设身处地开展调查和深描,而不是依据抽象的一般原理去分析诠释问题。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制度体系,积淀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蔚为大观的地方性知识。自社会学传入中国以来,诸多社会学研究者就以地方性知识为媒介,连接起中国社会生活与中国社会学知识系统之两端,推进社会学本土化进程。在新时代建构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应重视地方性知识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对地方性知识的发掘和研究。
首先,地方性知识能够为建构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基本素材。地方性知识是对特定社会场景、生活实践及其体验认知的深刻反映,它包含了丰富的社会信息和文化内涵。通过深入挖掘和整理这些地方性知识,可以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丰富而真实的数据支持,使研究更加贴近社会现实,更具说服力。例如,在研究农村社会变迁时,通过对某一地区村民日常生活习惯、经济活动方式、人际关系网络等地方性知识的细致考察,可以揭示出该地区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参考。同时,地方性知识还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促进对复杂社会现象的全面把握。因此,在构建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地方性知识的价值,将其作为重要的研究资源加以利用。
其次,地方性知识有助于深化对社会现象本质的认识。社会学研究不仅需要描述社会现象,更重要的是要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地方性知识由于其产生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往往蕴含着对当地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等方面的深刻理解,能够为研究者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思路。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区的同类现象,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共性和差异,进而提炼出更为普遍性的结论。此外,地方性知识还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一些看似矛盾或难以解释的现象,如某些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某些社会问题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形式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进行社会学研究时,不仅要关注宏观层面的理论框架,更要注重微观层面的具体细节,而这正是地方性知识所能提供的宝贵财富。
再次,地方性知识对于推动社会学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理论创新是社会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而地方性知识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通过对地方性知识的研究,可以发现现有理论体系中未能涵盖的新现象、新问题,从而促使研究者思考如何对其进行解释和分析,进而推动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地方性知识本身也包含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和方法,可以为理论创新提供新的灵感和思路。例如,费孝通先生在《江村经济》一书中,通过对江苏省吴江县一个村庄的实地调查,提出了“差序格局”这一概念,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的特点,对后来的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可见,地方性知识不仅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更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源泉。
最后,地方性知识对于促进社会学学科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不断积累和传承。地方性知识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研究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整理和研究,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能够促进学科内部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此外,地方性知识的研究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学者加入社会学领域,为学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加强地方性知识的研究和应用,不仅有利于提高社会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也有助于推动整个学科的长远发展。
总之,地方性知识在建构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也是理论创新和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面对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地方性知识的发掘和研究,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这不仅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贯彻和落实,也是对中国社会科学发展方向的明确指引。在未来的工作中,广大社会学工作者应当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聚焦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推进社会学研究向更高层次迈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地方性知识与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61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