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清明回乡感怀——斜风细雨更需归

  江淮四月,未到清明之时节,又见蒙蒙雨纷纷。母亲打来电话:“孩子,过清明了,有时间回家吗?”“对不起,太忙了,回不了。”放下电话,我黯然神伤。是呀,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快到了,这是中国人集体体现“孝道”的隆重日子。然而在这一天,我承包工程,身处他乡,好几年没回乡,多想回到寿终正寝的爷爷奶奶的坟上叩个头,培一把新土呀。推开小窗,天色灰蒙,白雾轻荡,游丝一般飘荡着的细雨无声地飘落,花开的四月,我们生活在城市的繁碌与匆忙中,终日禁锢在钢筋混凝土的牢笼中,心在尘缘中喧嚣,宁静被逼挤在一个小角落里唏嘘。黄永玉先生说过:拥有回家,是我们做人的底气。此刻,工程进行到了关键时期,我是身在曹营,但伴着清明时节临近的激切步伐,心早就悄然出走,赶往刻印在忆念深处的那一座座苍翠的青山之下,一座座斑驳的碑石,一抔抔厚重的黄土面前。那时那刻:扫墓的人三五成群,你你我我,携带贡品、冥币等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来到墓地,将贡品摆放在亲人的墓前,再将冥币焚烧;上山烧纸跪拜的人络绎不绝,到处都是鞭炮声,平时清静的山上构造成世界上最动听的乐曲。俗话说:“不望年,不望节,只望清明纸一页”。后人能在坟头点燃一炷香烛,焚烧一点纸钱来忆念黄土下的亲人,怀念在天之灵的亡者,追思逝去的长者,祭拜家族的祖辈;也同时教育着子女、传承着孝道。此刻,有家不能回,我常扪心自问:是个孝子吗?但我想,“孝”的体现和表达方式很多,但核心应该是一个“爱”字。我深深地爱着我的驾鹤西去的亲人。浓浓的爱放在心里,转化为继承优良品质和作为。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很多人像我一样,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在传统节日回家。但这种无法回家的遗憾,并不意味着对亲人的思念减少,也不意味着对传统节日的忽视。相反,正是这些特殊时刻,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家的意义,更加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正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强调的那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不论社会如何发展,家庭的作用不可替代,家庭的生活依托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不可替代。因此,即使身在异乡,我们也可以通过现代通讯手段向家人表达思念之情,通过网络视频与家人共度佳节,让爱跨越时空的限制,温暖彼此的心灵。

  此外,清明节不仅仅是一个祭奠先人的日子,更是一个缅怀历史、展望未来的时刻。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可以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和生活,思考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我而言,虽然无法亲自回到家乡为亲人扫墓,但我可以通过工作上的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的统一,以实际行动告慰先人的在天之灵。正如古人云:“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死亡的敬畏,更表达了后人对先辈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清明节也是一个踏青赏花、亲近自然的好时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丰富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利用节假日与家人朋友一起外出游玩,既能增进情感交流,又能放松身心,缓解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不妨走出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享受生活的乐趣。这不仅是对生命的热爱,也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总之,无论身处何方,无论是否能够回家,清明节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情感寄托。它不仅是一个纪念先人的节日,更是一个凝聚亲情、弘扬美德、追求和谐的重要时刻。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用实际行动践行孝道,传承美德,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我,虽然身在异乡,但心系故土,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的统一而不懈奋斗,以此告慰先人,不负韶华。

游子清明回乡感怀——斜风细雨更需归》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60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