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拖沓、翘课、迟到等习惯的养成与消除
有的人喜欢用左手拿拍子打球,有的人喜欢边听音乐边做作业,有的人喜欢边吃饭边喝饮料,还有人喜欢躲在被窝里看书等等,这些都可以称作人们的习惯。这些习惯有大多数能够被大家认可和接受,但也有很多我们自己不曾察觉的坏习惯正在伤害着周围的人和我们自身。其中最令人头疼和厌恶的莫过于拖沓和迟到的人了。设想为准时赴约,你自己提前好久就已经到达,而当你开始耐心等待,继而心急如焚,打电话催促时,你朋友仍在路上悠哉,心中的怒火自然是不言而喻。而在大学之中,这种拖沓、迟到、翘课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记得鲁迅曾说过,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那么这些大学生无疑是葬送了自己的大部分青春年华。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这种现象得以繁衍生生不息呢?
拖沓首先对于拖沓来说,它主要表述的是我们拖拖拉拉,本来早可以完成的事硬要在最后一刻提交的现象。这个现象的形成有着诸多的原因,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来说,一方面与人的性格有关,比如对一个慢性子的人来说,他无论做什么都喜欢慢吞吞的,吃饭要细嚼慢咽,做作业也要拖拖拉拉,在他们心里“凡事都急不得”。另一方面来说,则是他们的心里认识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比如说老师布置要在两周之内交一个论文,这种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还有这么久,不着急;而且如今的大学生的思想有些扭曲,价值观错乱,他们想的不是比较谁先做完,而是谁能在最后时刻力挽狂澜,瞬间“秒杀”作业,因而拖沓就变成了不可避免的事。当然也有外部因素,就是他们处在一个大多数同学都还没做这个作业的背景之下,心中便免不了有了懈怠,放任的消极情绪,这种情绪的滋生,甚至会使该同学放弃做作业的打算,只想着等别人做完之后拿来借鉴一下了事。于是时间就在这种相互等待的过程中消耗掉……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拖沓行为不仅是个体心理和性格的反映,更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一种映射。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但与此同时,一种“慢生活”的理念也逐渐兴起。这种理念倡导人们放慢脚步,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人的价值观。然而,当这种“慢生活”理念被误读为无所谓的拖延态度时,其积极意义便大打折扣。年轻人在追求个性化的同时,往往忽视了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这种现象在大学校园中尤为明显,学生们在享受自由的同时,缺乏必要的自我管理和约束,导致学业和个人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教育体制的某些方面也间接助长了学生的拖沓行为。当前的教育体系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考试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的主要标准,这使得许多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通过考试上,而非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在这种功利化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容易产生“临时抱佛脚”的心态,认为只要在考试前突击复习就能取得好成绩,从而忽视了平时的学习积累。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培养出一批缺乏自律和责任感的毕业生,这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解决拖沓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首先,个人应加强自我管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只有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性和生命的有限性,才能真正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其次,学校和家庭也应承担起引导和监督的责任,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间管理培训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主动探索未知领域,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最后,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年轻人都能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实现自我价值。
总之,拖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不仅影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面对这一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一方,而应该从多角度出发,综合施策,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年轻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正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强调的那样,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每一个个体的成长需求,努力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探析拖沓、翘课、迟到等习惯的养成与消除》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60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