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关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发言
扭住三个关键 衔接乡村振兴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XX市扭住关键重点,主动研究谋划,积极探索创新,将从三个方面着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一、着力推进工作体系平稳转型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从优机制、压责任、强力量入手,构建起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体系框架。
(一)推进工作体系衔接。发挥扶贫开发、农业农村“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优势,围绕“巩固、拓展、推进、衔接”要求,增设巩固拓展科、规划指导科、督查考核科,设立正县级事业单位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核定编制X名,承担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工作。
(二)推进领导体制衔接。成立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并入,搭建“1+3+7+76”推进体系,党政“一把手”任组长,下设X个工作组、X个督导组,组成派驻X个乡镇(街道)科级干部负责的巩固拓展工作专班,一线推动落实。区县建立相应体系,层层压实责任。
(三)推进帮扶力量衔接。进一步充实帮扶力量,做到三个全覆盖。市级派驻乡镇X个科级干部挂职乡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或副镇长(主任),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专员,所有行政村增设X名乡村振兴专干,保持帮扶队力量稳定,X个重点关注村力量可适度加强。
二、着力健全巩固脱贫成果机制
(一)健全预警监测帮扶机制。坚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靶向施策。一是抓好预警监测。强化市级预警监测系统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类设定“红黄绿”监测标准,强化数据采集和分析应用,对标跟进“补、扶、救”措施,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二是抓好动态帮扶。对监测对象实行分层分类精准帮扶,通过产业扶持、就业援助、社会救助等综合措施,确保及时消除返贫风险。三是抓好政策衔接。完善和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无缝对接,形成合力。
(二)健全产业发展长效机制。一是优化产业布局。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科学规划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三是拓宽销售渠道。积极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活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和带动能力。
(三)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机制。一是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乡村道路网络,提升农村交通运输条件。二是改善水利设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灌溉保障率,确保农业生产用水需求。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四是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处理等工程,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三、着力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一)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活动,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二是吸引人才返乡。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三是培养本土人才。选拔和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干部,打造一支扎根农村、服务群众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二)深化农村改革。一是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激活农村土地资源潜力。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规范集体经济组织运行,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三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农村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的支持力度,解决融资难问题。
(三)弘扬乡村文化。一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挖掘和利用好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二是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三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农民法治意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服务意识。三是推动党建引领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总之,XX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XX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某地关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发言》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59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