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

  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善人居环境、保护水生态安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必须高度重视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有关工作,持续建设涵盖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污泥处理处置和污水资源化利用的系统性工程,不断提高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和水平。全面部署、综合施策,大力开展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作。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颁布《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编制“十三五”“十四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等政策文件,部署提出污水收集处理重点工作举措,健全完善污水收集处理价格机制,为推动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奠定了扎实基础。二是推动设施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将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作为补短板的重中之重,持续推进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逐步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污水收集管网空白区,推进管网雨污分流、更新修复、混错接改造,提升污水收集效能。同时,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确保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满足日益增长的污水处理需求。

  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各地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加强对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污水处理设施高效、稳定运行。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偷排、直排等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四是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质量。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营管理机制,提升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五是加大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资金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同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性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保障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资金需求。

  六是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广泛宣传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监督,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的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七是推进智慧化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智慧化管理。建设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共享、远程监控、智能预警等功能,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八是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加强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领域的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促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传播与应用,不断提升我国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的整体水平。

  九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展示我国在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方面的成就和经验,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参与国际项目、技术合作等方式,引进国外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事业的发展。十是强化法治保障。不断完善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加强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为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十一是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支持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转化。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十二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防止二次污染。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及时掌握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通过上述多方面的努力,我国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更加稳定,城镇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59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