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当多些“向下思维”

  干部当多些“向下思维”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基层调研时、重要讲话中强调,“对老百姓的事情,时时放心不下”“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做好做实群众工作要牢固树立“向下思维”,坚持脚步向下走,眼睛向下看,服务向下沉,真正将群众烦心事抓在手上,解决到位,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脚步向下走,从“声边”到“身边”。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成就的重要法宝。当前,少数干部不愿意深入基层与群众打交道,宁愿与群众键对键、屏对屏,不愿面对面、心贴心,干群关系不够紧密。要主动迈开步子,俯下身问问教育、医疗等民生各项政策落实情况、效果如何,仔细倾听群众意见建议,找准政策与需求结合点,避免“拍脑袋决策”。要养成“向下走”的行为习惯,像走亲戚一样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跟群众学经验讨方法,在走街串巷中厚植为民情怀。

  眼睛向下看,将“片面”换“全面”。“向下”过程大有讲究,是否能达到目的、收获成效,深度和广度都至关重要。要区分不同情况、讲究方式方法,特别是贴近群众深入调研,不能把眼光只聚焦到明星村、样板村,更要看到“知名度”不高,甚至是问题村、落后村。眼睛向下需掌握全情全貌,防止以偏概全,产生“视觉偏差”。要瞄准问题、抓住细节,看“台前”更观“幕后”,既要了解群众的显性需求,也要洞察他们的隐性诉求,确保调研结果真实可信,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依据。同时,要在调研中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如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第一手资料,确保调研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服务向下沉,由“被动”变“主动”。做好群众工作,不仅需要“向上汇报”,更需要“向下服务”。当前,一些干部在面对群众诉求时,往往采取“等、靠、要”的态度,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群众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为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服务意识”,主动下沉到基层,到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要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形成常态化的服务模式,确保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能得到妥善处理。同时,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建立网上服务平台、开通热线电话等,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效率,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向下思维”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政治态度和责任担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向下思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作为践行党的宗旨的具体行动,不断强化宗旨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切实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要以“向下思维”为指引,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在实际工作中,要将“向下思维”贯穿于决策制定、政策执行、效果评估等各个环节。在决策制定阶段,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强化监督和指导,确保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效果评估环节,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标准,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和选拔一批具有“向下思维”的年轻干部,为他们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基层实践中锻炼成长,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要加大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服务人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同时,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那些在基层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干部当多些“向下思维”,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努力在新的征程上交出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干部当多些“向下思维”》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58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