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创新“四联” 探索省际边界乡村治理机制“飞山模式”

  我省的A县B乡C村与D省E县F镇G村毗邻,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既是两省交界处,也是山界、林权、水利纠纷和社会治安等问题多发地。近年来,A县B乡C村立足边界实际,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建立边界地区治理工作联动、信息联通、纠纷联解、交流联谊的“四联”机制,探索形成了省际边界乡村有效治理的“A模式”,实现了边界地区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治安环境的极大改善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创新工作联动机制,凝聚边界治理合力

  针对过去解决跨区域纠纷和社会治安问题各自为战、力量单一、化解力度不足、成效不明显等问题,A县B乡C村探索建立了双方联动、一体推进、共建共治的联动机制。经A县B乡、E县F镇党委政府沟通协商,成立了由两地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的边界联动机制建设领导小组,采取每季度召开一次协商会议的方式,对边界地区的矛盾排查、纠纷调解、治安巡逻等进行讨论研究,推动边界重大问题的联动共治。坚持相互支持、共谋发展的原则,大力推进水、电、道路、土地等公共资源的共同发展,切实解决了边界群众在基础设施、道路建设、土地使用等方面的矛盾。目前,两村共修建和维护公路近5公里、治理河流4公里,土地相互流转260余亩,形成了村社道路互通、河流共治的良好格局。

  二、创新信息联通机制,及时消除边界隐患苗头

  针对省际边界社会治安相对复杂、隐患信息掌握不及时、受理渠道不畅通等实际问题,B乡与F镇探索建立了信息联络员制度,成立了以乡镇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信息干事、村组干部为成员的信息联络组,明确了两村主要负责人为紧急信息联络员。通过每季度召开信息联络员工作例会、每半年召开经验总结会,对边界重要信息进行研判分析。同时,组建了两地镇、村、组干部信息互通联络微信群,各固定一部紧急联系电话,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迅速响应、及时处置。自该机制实施以来,两地信息共享更加高效,隐患苗头得以及时发现和消除,有效维护了边界地区的社会稳定。

  三、创新纠纷联解机制,促进边界和谐稳定

  为了有效化解边界地区的各类矛盾纠纷,A县B乡C村与E县F镇G村共同建立了纠纷联解机制。双方成立了由村干部、人民调解员、法律工作者组成的联合调解小组,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对于较为复杂的纠纷,邀请双方上级部门参与协调,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此外,还定期组织法律知识宣讲活动,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引导他们依法维权。自纠纷联解机制建立以来,两地矛盾纠纷数量显著下降,村民关系更加和睦,社会和谐稳定得到了有力保障。

  四、创新交流联谊机制,增强边界地区凝聚力

  为了进一步增进两地村民的情感联系,A县B乡C村与E县F镇G村创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联谊活动。每年定期举办边界文化交流节,邀请两地文艺团队进行表演,展示各自的民俗文化和艺术特色,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互鉴。同时,两地还组织了篮球友谊赛、书法比赛等文体活动,增强了村民之间的互动和友谊。此外,还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联合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植树造林等,共同改善边界地区的生态环境。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了两地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通过上述“四联”机制的创新实施,A县B乡C村与E县F镇G村的边界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治安环境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两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这一模式为其他省际边界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我国边界的社会治理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未来,两地将继续深化合作,不断完善“四联”机制,为推动边界地区的长治久安作出更大贡献。

某县创新“四联” 探索省际边界乡村治理机制“飞山模式”》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5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