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调研与思考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陆续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政策性文件,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的改革向纵深推进。全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从世界银行发布的《202x年营商环境报告》可以看到,中国排名第31位,连续两年成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个经济体之一,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增长新动能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的优化和提升空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水平是影响优质营商环境建设的关键因素。只有在法治环境下,才能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的规则和秩序,降低交易成本,维护信用关系,保障各种经济活动顺利进行。
一、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功能价值
(一)稳定投资者的心理预期。由于市场活动的高度不确定性,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对投资积极性有极大影响,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空中楼阁”理论,就强调了心理预期在人们投资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市场主体或者营商主体进行投资和生产经营,需要清醒地、准确地意识到投资、生产经营的结果,这样才能够下定决心去开展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一种稳定市场预期的制度安排,它将成熟的营商环境政策通过规范性文件或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化,明确告知市场主体和政府行为的边界以及违反规则的后果,各部门制定相互协调的政策,每届政府在以往政策的基础上延续和发展,避免政策的频繁变动给投资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这种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不仅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也为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促进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核心在于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行为,确保所有市场主体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这不仅包括对大企业、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平等保护,也包括对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原则。通过严格的市场监管和反垄断措施,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如价格操纵、虚假宣传等,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还能够有效遏制腐败现象,提高政府服务的透明度和效率,减少企业因不正当手段而获得竞争优势的情况,从而促进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法治化营商环境通过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缩短办事时间、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等方式,显著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例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明确提出要推行“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等便民利企措施,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政府服务的效率,减少了企业在办理各类手续时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此外,法治化营商环境还通过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
(四)增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通过法律法规明确信用信息的采集、使用、公开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和程序,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引导市场主体诚信经营。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风险,还能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商业生态。例如,对于守信的企业,政府可以在项目审批、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而对于失信的企业,则会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和惩罚,甚至被市场淘汰。
二、当前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我国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一)法律法规体系尚需完善。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法律空白点和模糊地带,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例如,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虽然已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侵权成本低、维权难度大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动力。此外,部分地方性法规和政策与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存在冲突,导致企业在跨区域经营时面临不同的法律环境,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
(二)行政执法水平参差不齐。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现离不开高效的行政执法。然而,目前我国行政执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地区执法不严格、不公正的现象依然存在。一方面,由于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之培训不足,导致在执法过程中存在滥用职权、选择性执法等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对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采取放任态度,甚至干预正常的行政执法活动,这不仅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三)司法保障力度有待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司法保障。然而,目前我国司法系统在处理涉企案件时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案件审理周期较长,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尤其是在知识产权纠纷、合同纠纷等领域,由于涉及的技术复杂、证据收集困难等原因,案件审理往往耗时较长,增加了企业的诉讼成本。其次,司法判决的执行力度不够,部分胜诉方难以及时获得赔偿或恢复权益,导致司法裁判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再次,司法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有待提升,特别是在处理新型、复杂案件时,部分法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影响了案件的公正审理。
(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信用体系框架,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共享机制不健全,导致信用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影响了信用评价的准确性。其次,信用信息的应用范围有限,多数情况下仅限于金融领域,未能广泛应用于其他行业和社会管理中。再次,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完善,守信企业未能得到应有的奖励,失信企业也未受到应有的惩罚,导致社会信用体系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三、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立法质量。一是加快填补现有法律法规的空白点,特别是针对新兴行业和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确保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法可依。二是加强对现有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消除法律条文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确保法律法规的一致性和协调性。三是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法律法规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效能。一是加大对行政执法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确保执法人员能够依法行政。二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等问题。三是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统一执法标准和程序,减少自由裁量权,提高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强化司法保障,维护法律权威。一是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合理调整法院布局,缩短案件审理周期,减轻企业的诉讼负担。二是加强司法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审理。三是加大司法判决的执行力度,完善执行联动机制,确保胜诉方能够及时获得赔偿或恢复权益。四是探索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鼓励当事人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降低诉讼成本,提高纠纷解决效率。
(四)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信环境。一是完善信用信息采集和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二是拓展信用信息应用范围,将信用评价结果广泛应用于政府采购、招投标、行政审批等领域,发挥信用信息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三是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对守信企业的支持力度,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社会氛围。四是加强信用文化建设,通过多种渠道宣传诚信理念,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
综上所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只有不断深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才能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调研与思考》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57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