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工作】五四精神与北大传统
【共青团工作】五四精神与北大传统
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01x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五四运动源于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始终激励着北大师生同人民一起开拓、同祖国一起奋进”。重温五四精神与北大传统的关系,有助于新时代青年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的改革为五四运动爆发奠定了基础。1916年底,刚从法国归国的蔡元培面对校风腐败、难以整顿的情况,毅然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当时北京大学聘任的教师中已有少数人开启革新的端绪,但整体而言北大仍然深受旧传统的束缚。蔡元培决定引进有新思想的学者,“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改革学校体制,破除学生的旧观念,倡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时北大集中了一批新派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他们以《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刊物为阵地,提倡白话文、文学革命。北京大学一扫过去腐败沉闷的风气,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此外,辜鸿铭、刘师培、黄季刚等“国故派”人物在北大反对白话文运动,还创办了《国故》月刊。而林纾在报纸上发表了两篇小说诽谤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和蔡元培,幻想借助军阀镇压革新派。北大一时之间成为新旧思潮斗争的焦点。
五四运动的爆发,不仅是对北大的一次深刻洗礼,更是对中国社会的一次重大推动。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的学生率先走上街头,抗议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这一行动迅速得到了全国其他高校学生的响应,最终发展成为一场席卷全国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政治运动,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激发了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五四运动中形成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成为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进入新时代,传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对于青年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x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五四精神融入青年教育的各个环节。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传承五四精神、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社会实践等,引导青年学生深入了解五四历史,深刻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五四精神还需要结合当前的时代特点。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广大青年应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新时代的青年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中的爱国情怀,还要具备全球视野和开放心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同时,青年一代应当更加注重实践锻炼,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活动,在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共青团作为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连接党和青年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新时代背景下,共青团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更好地引领和服务青年。首先,要加强对青年的政治引领,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要深化共青团改革,增强组织活力,提高服务青年的能力和水平;再次,要加强与青年的联系沟通,倾听青年心声,解决青年实际困难,真正成为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最后,要鼓励和支持青年参与社会治理,发挥青年在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总之,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一代代青年奋勇向前的力量源泉。新时代的青年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书写出更加辉煌的青春篇章。
《【共青团工作】五四精神与北大传统》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56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