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谈如何去爱孩子:爱孩子不能越俎代庖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胸怀一颗爱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应有的爱。关于教育需要爱这个观点,广大教育工作者均已达成共识,在此不必赘述。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得深思下一个问题——怎能去爱?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长期受到无微不至的爱,吮奶经历竟达八年之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以至二三十岁了都还不会系鞋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呢?难道溥仪没有得到爱吗?事实恰恰相反,他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爱,本来应该溥仪自己做的一丁点儿小事都有人替他代劳。正是这无微不至的爱,使溥仪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由此可见,爱不能越俎代庖。溥仪现象毕竟是历史,我们更关心的是现实。令我们痛心的是一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却正在有意或无意之中扮演着太监和侍女的角色。近年来,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条件逐渐优裕,对独生子女宠爱、偏爱、溺爱的风气也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在生活上,有的家长对子女总是采用抱养的方式,代子女洗衣、叠被、穿鞋,甚至出现老师布置劳动,家长奋勇代劳的怪现象;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一味采用注入式教学法,代学生拾柴、烧火、做饭、甚至于出现了代学生品味的怪做法。教育者(广义)将无微不至的关怀,方方面面的照顾,多种形式的包办代替视为无私的爱。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势必扼杀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浇灭了学生智慧的火花。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学生失去了自理能力,失掉了自立意识,丧失了自强精神。这些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社会责任感;在人格道德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缺乏健康的成长环境。

  因此,爱的教育应当是有原则、有方法的教育。首先,爱的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x年)》中所指出的,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意味着教育者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在艺术课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与音乐、美术等艺术创作,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升审美情趣。

  其次,爱的教育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单向度的教育方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能抑制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现代教育理念强调要转变师生关系,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科技制作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爱的教育应当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作用。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此,教育者应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提出合理的建议;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编写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等方式,向家长传授科学的育儿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例如,针对部分家长过度溺爱孩子的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家长认识到过度保护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建议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适当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立能力。

  最后,爱的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当今社会,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去。因此,教育者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同时,教育者还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例如,教师可以在班会上组织学生讨论时事新闻,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寒暑假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环保宣传、敬老院慰问等,让他们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和满足,从而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

  总之,爱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者、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当爱真正融入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正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强调的那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背景下,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爱的教育点亮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为他们的人生旅途铺设一条光明的道路。

教育工作者谈如何去爱孩子:爱孩子不能越俎代庖》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56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