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竣工决算审计:重点、问题、对策
工程竣工决算审计:重点、问题、对策
一、审计的重点
(一)仔细核定施工工程量
核定施工工程量作为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的关键环节,因工程量的计算多且繁琐,图纸抽象,就有可能造成高估冒算。为避免这一现象,第一,对投资比例较大的分项工程要认真审核,例如混凝土结构梁、板、柱、钢结构以及高级装饰项目等;第二,对一些容易混淆或出漏洞的项目进行重点审核,如建筑工程中的内外墙体、面积应以实砌体积计算,扣除梁、柱、门、窗体积,在实际施工计算中施工单位往往不扣或少扣梁、柱的体积。再如保温隔热墙,在审计中发现部分存在多计工程量的违规事实;第三,防止出现钢筋混凝土基础T型交接重复计算,以及梁、板、柱交接处受力筋重复计算等情况。
(二)审核材料的用量及价差
材料用量的审核内容主要涉及到土建工程三大主材及装饰工程、水、电、暖材料用量。在工程竣工决算审计中,材料量审核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市场材料的价格波动较大,所以审核材料价差,尤其是审核主材价差就显得更加重要。总之,要认真审核材料的品种、规格、产地、质量,以确定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和国家规范。材料价差应依照定额用量、实际消耗量和预算定额单价、实际单价分析计算,既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计算。
(三)审计变更工程定额的套用
工程变更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它可能涉及设计方案的调整、施工技术的改进、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等。因此,变更工程的定额套用成为竣工决算审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在审计过程中,应严格审查变更手续是否齐全,变更理由是否合理,变更内容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同时,对于变更后新增加的工作量和费用,应按照最新的定额标准进行核算,确保其真实性和合理性。此外,还需注意变更后的工程定额是否与原合同约定相一致,避免因定额套用不当而引发经济纠纷。
(四)审查工程造价的合理性
工程造价的合理性是衡量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竣工决算审计中,应对工程造价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包括但不限于:工程造价的编制依据是否充分、合理;各项费用的取费标准是否符合国家现行规定;是否存在虚报、瞒报的情况;是否有超预算、超概算的现象等。通过严格的造价审查,可以有效防止工程造价虚增,保障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
(五)关注隐蔽工程的验收情况
隐蔽工程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被后续工序覆盖,无法直观检查的工程部分,如地基基础、防水层、预埋件等。由于隐蔽工程在后续使用中难以直接观察到其质量状况,因此其验收工作尤为重要。在竣工决算审计时,应重点关注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是否完整、真实,验收程序是否合规,验收结果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对于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隐蔽工程,应要求建设单位限期整改,并重新组织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工程竣工决算审计队伍的专业素质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导致在审计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关键点,影响审计质量和效率。此外,随着建筑业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速度相对较慢,难以适应行业发展变化,也制约了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落后
尽管近年来我国在工程审计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来看,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仍相对落后。许多审计机构依然采用传统的手工审核方式,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容易出现疏漏。同时,对于大型复杂项目,传统审计方法难以全面覆盖所有细节,容易留下隐患。因此,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审计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监督机制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审计监督力度不够,部分项目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二是审计结果运用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三是审计信息透明度不高,社会公众难以及时了解审计情况,降低了审计工作的公信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也不利于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审计法规体系有待完善
虽然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例如,部分条款表述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有的法规更新滞后,不能及时反映行业发展的新特点;还有的法规之间存在冲突,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困扰。因此,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审计法规体系,对于提升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质
针对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业务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特别是加强对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二是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吸引一批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背景的人才加入审计队伍,提升团队整体水平;三是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审计质量与个人业绩挂钩,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新审计方法,提升审计效率
面对日益复杂的工程项目,传统的审计方法已难以满足需求。为此,应积极探索新的审计技术和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实现审计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构建统一的审计信息平台,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二是开发智能审计软件,辅助审计人员快速定位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推广远程审计模式,利用网络视频等工具,实现异地同步审计,降低审计成本。
(三)完善审计监督机制,增强审计权威
为提升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需进一步完善审计监督机制。一方面,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审计纪律;另一方面,拓宽审计结果的应用渠道,将其作为评价项目绩效、指导后续工作的重要依据,增强审计结果的影响力。同时,还应提高审计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增强审计工作的公信力。
(四)健全审计法规体系,规范审计行为
针对现有审计法规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其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梳理现有法规,消除条款间的矛盾和冲突,形成系统化的法规框架;二是结合行业发展趋势,适时补充新的法规内容,填补空白点;三是明确法律责任,强化执法力度,保障审计法规的有效实施。通过以上举措,为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推动审计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综上所述,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只有通过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审计方法、完善监督机制和健全法规体系,才能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筑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践创新,努力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工程竣工决算审计:重点、问题、对策》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55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