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纪念馆社会教育工作的创新
一座纪念馆,就是一部系统、鲜活的教科书。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纪念馆作为特殊的历史文化载体,其功能正由传统的重视保藏、研究逐步转向突出文化传播、宣传社会教育。如何在宏观上把握社会需求,运用藏品、陈列、相关资料以及社会资源灵活多样地搭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大众审美欣赏的平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成为纪念馆的终极目标。然而,由于长期存在的观念、人员、政策、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加上免费开放以来,囿于地域、人文素养及其他条件的限制,众多纪念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此,笔者从自身观察出发,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对纪念馆社会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倡导多元化,挖掘讲解员潜在能力
纪念馆讲解是以陈列品为依据,由讲解员运用富有艺术性的语言、讲解技巧和真挚情感,有针对性地向游客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讲解员是联系展览与游客的桥梁和纽带,更是纪念馆与社会沟通交流的媒介。优秀的讲解员既能从多角度去评述历史、介绍文物,又能掌握社会意识形态对宣传教育的方向性要求,既不能脱离纪念馆直观、生动、灵活的特有方式,又必须符合生理的、心理的、大众的、个体的等方面的要求。因此,讲解员既是主持人,能就展示内容与游客发生......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
《浅谈纪念馆社会教育工作的创新》所在栏目:优质范文 > 内容摘要:一座纪念馆,就是一部系统、鲜活的教科书。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纪念馆作为特殊的历史文化载体,其功能正由传统的重视保藏、研究逐步转向突出文化传播、宣传社会教育。如何在宏观上把握社会需求,运用藏品、陈列、相关资料以及社会资源灵活多样地搭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大众审美欣赏的平台,构建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