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农村土地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引言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途径。某县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在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与问题。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某县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的现状,从政策环境、市场机制、农民意愿、服务体系四个方面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进该县乃至类似地区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参考。
二、某县农村土地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现状
(一)土地流转概况
近年来,某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据统计,全县土地流转面积逐年上升,流转形式日趋多样,包括出租、转包、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主要用于粮食、果蔬、中药材等规模化种植及畜禽养殖,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此外,某县还积极探索土地信托、土地股份合作等新型流转模式,进一步丰富了土地流转的形式,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例如,某村通过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将村民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规划种植结构,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某县还通过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平台,提供土地流转信息发布、查询、交易等服务,方便了农民和经营主体之间的对接,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土地流转的透明度和效率。
(二)适度规模经营成效
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某县涌现出一批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它们通过整合资源、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了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些经营主体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例如,某农业企业在流转土地上建设了现代化的设施农业基地,采用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蔬菜的高产高效,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周边农民就业和增收。此外,某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和科学种植技术,实现了中药材的规模化种植,产品质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合作社成员的收入显著增加。家庭农场作为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形式,在某县也得到了较快发展,许多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通过创办家庭农场,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专业化,成为推动当地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三、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环境方面
政策宣传不到位:部分农户对土地流转政策了解不深,担心失去土地保障,参与意愿不强。为解决这一问题,某县加大了政策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入户宣讲等方式,向农民普及土地流转政策和法律法规,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增强参与土地流转的信心。同时,政府还积极搭建政策咨询平台,提供政策解读和咨询服务,帮助农民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土地流转政策。
2. 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流转期限短、权益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土地流转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针对这些问题,某县加强了土地流转合同的规范化管理,制定了统一的土地流转合同示范文本,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政府还建立了土地流转纠纷调解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民和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此外,政府还加大对土地流转的监管力度,定期开展土地流转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保障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
3. 政策支持不足:尽管某县在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的问题。例如,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用地、税收等方面面临困难,制约了其发展。为此,某县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提供贷款贴息、减免税收等,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政府还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为其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撑。
(二)市场机制方面
市场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渠道不畅,农民和经营主体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导致土地流转价格不合理、流转对象选择不当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某县积极构建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络、手机APP等渠道,发布土地流转供求信息,提供土地评估、价格指导等服务,帮助农民和经营主体更好地对接。同时,政府还鼓励中介机构参与土地流转服务,提供专业的土地评估、法律咨询等服务,提高土地流转的市场化水平。
2. 市场竞争不充分:在土地流转市场中,一些大型农业企业和资本下乡项目占据主导地位,挤压了小规模农户和本地经营主体的生存空间。为促进市场竞争,某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品牌建设等,帮助小规模农户和本地经营主体提升竞争力。同时,政府还加强对大型农业企业和资本下乡项目的监管,防止其滥用市场优势地位,损害农民利益。
3. 市场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面临着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等多重风险,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为此,某县积极推广农业保险,鼓励农民和经营主体投保,分散风险。同时,政府还建立了风险预警机制,通过气象预报、市场监测等手段,提前发布风险预警信息,指导农民和经营主体做好应对准备。此外,政府还设立了风险救助基金,对因不可抗力因素造成损失的农民和经营主体给予适当补偿,减轻其负担。
(三)农民意愿方面
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持保守态度,担心失去土地保障,影响自身生计。为提高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某县加强了政策宣传和教育引导,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入户宣讲等方式,向农民普及土地流转的好处和意义,帮助他们转变观念,增强参与土地流转的信心。同时,政府还积极搭建土地流转平台,提供土地流转信息发布、查询、交易等服务,方便农民参与土地流转。
2. 农民对土地流转后的收益预期较低:一些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后收益不稳定,影响自身生活水平。为解决这一问题,某县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后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增加土地流转后的收益。同时,政府还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如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形式,实现农民与企业的共赢。
3. 农民对土地流转后的社会保障需求较高: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一些农民担心失去土地保障后,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得不到解决。为解决这一问题,某县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后仍能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同时,政府还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提高其生活保障水平。
(四)服务体系方面
服务体系不完善:在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过程中,一些农民和经营主体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影响了其发展。为完善服务体系,某县加强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机构,配备专职科技人员,为农民和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同时,政府还鼓励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与农民和经营主体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民和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
2. 服务方式单一:目前,某县的服务体系主要依靠政府提供,服务方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农民和经营主体多样化的需求。为丰富服务方式,某县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力量参与等多元化服务模式,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的技术、信息、法律等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政府还鼓励和支持农民和经营主体自我组织、自我服务,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组织,开展互帮互助,共同应对市场风险。
3. 服务质量不高:一些服务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态度不好,影响了服务效果。为提高服务质量,某县加强了服务人员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同时,政府还建立了服务评价机制,定期对服务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奖优罚劣,激发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政府还鼓励农民和经营主体参与服务监督,通过投诉举报、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服务质量。
四、对策建议
(一)完善政策环境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参与土地流转的信心。同时,政府应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保护农民和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
2.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用地、税收等方面面临的困难,政府应出台更多扶持政策,如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提供贷款贴息、减免税收等,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同时,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为其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撑。
3. 强化政策执行力度:政府应加强对土地流转合同的规范化管理,制定统一的土地流转合同示范文本,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政府应建立土地流转纠纷调解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民和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此外,政府应加大对土地流转的监管力度,定期开展土地流转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保障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健全市场机制
构建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络、手机APP等渠道,发布土地流转供求信息,提供土地评估、价格指导等服务,帮助农民和经营主体更好地对接。同时,政府应鼓励中介机构参与土地流转服务,提供专业的土地评估、法律咨询等服务,提高土地流转的市场化水平。
2. 促进市场竞争:政府应采取措施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品牌建设等,帮助小规模农户和本地经营主体提升竞争力。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大型农业企业和资本下乡项目的监管,防止其滥用市场优势地位,损害农民利益。
3.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政府应积极推广农业保险,鼓励农民和经营主体投保,分散风险。同时,政府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气象预报、市场监测等手段,提前发布风险预警信息,指导农民和经营主体做好应对准备。此外,政府应设立风险救助基金,对因不可抗力因素造成损失的农民和经营主体给予适当补偿,减轻其负担。
(三)激发农民参与意愿
提高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政府应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引导,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入户宣讲等方式,向农民普及土地流转的好处和意义,帮助他们转变观念,增强参与土地流转的信心。同时,政府应积极搭建土地流转平台,提供土地流转信息发布、查询、交易等服务,方便农民参与土地流转。
2. 增加土地流转后的收益: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后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增加土地流转后的收益。同时,政府应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如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形式,实现农民与企业的共赢。
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后仍能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同时,政府应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提高其生活保障水平。
(四)优化服务体系
完善服务体系:政府应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机构,配备专职科技人员,为农民和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同时,政府应鼓励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与农民和经营主体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此外,政府应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民和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
2. 丰富服务方式:政府应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力量参与等多元化服务模式,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的技术、信息、法律等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农民和经营主体自我组织、自我服务,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组织,开展互帮互助,共同应对市场风险。
3. 提高服务质量:政府应加强服务人员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同时,政府应建立服务评价机制,定期对服务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奖优罚劣,激发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政府应鼓励农民和经营主体参与服务监督,通过投诉举报、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服务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某县在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政策环境、市场机制、农民意愿、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某县应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健全市场机制,激发农民参与意愿,优化服务体系,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某县应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某县农村土地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54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