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村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致贫返贫长效机制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止致贫返贫,根据上级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政策和统一部署,建立健全我村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将防止致贫返贫作为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对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重点群体进行动态监测,及时落实防贫救助措施。持续提高脱贫稳定性,确保不出现返贫人口;筑牢社会保障网,确保不出现新发生贫困人口;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工作重点
(一)全面开展防贫监测。防贫监测以户为单位,主要针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2类人群,一般以家庭人均收入低于13000元且有致贫返贫风险为主要标准,并建立监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统筹考虑疾病、灾害、子女就学、突发事件等重大支出,监测对象实行台账管理。
(二)完善帮扶救助措施。根据致贫返贫风险和救助需求,参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更有针对性、更加有力的防贫帮扶救助措施。防贫措施主要包括重大病生活保障、教育专项救助、社保兜底救助、防贫保险救助等。
(三)开展后续跟踪监测。对防贫救助对象落实一对一联系服务制度,定期开展家庭回访,监测救助进程,致贫返贫因素消除且收入持续稳定后退出救助范围。
(四)健全增收发展机制。加大产业就业扶持力度,引导农村劳动力持续稳定增收,降低致贫返贫风险。切实加强贫困户家庭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其集中培训、上门指导,发动种养殖大户进行结对帮扶,提高贫困户的致富技能。对帮扶贫困户的剩余劳动力,多方联系周边产业基地和企业,尽可能介绍去务工,提高收入。
(五)着力提升内生动力。通过政策宣讲、技能培训、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增强其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组织贫困群众参观学习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同时,积极倡导社会正能量,树立脱贫光荣的社会风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和支持贫困群众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村党委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各村民小组长为成员的防止致贫返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二)加强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设立防贫救助专项资金,用于防贫监测、救助帮扶等工作。严格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防贫监测预警机制,通过数据比对、实地走访等方式,及时发现潜在致贫返贫风险,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建立防贫成效评估机制,定期对防贫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优化完善防贫措施。
(四)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防止致贫返贫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提高社会各界对防贫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度。通过典型案例宣传,展示防贫工作的成效和经验,激励更多人参与到防贫工作中来。
(五)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对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等基层扶贫力量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乡村挂职锻炼,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服务能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有志青年投身农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防止致贫返贫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压实工作责任。按照“县负总责、乡抓落实、村为主体”的原则,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村党委书记要亲自抓、负总责,其他班子成员要按照分工抓好分管领域的防贫工作。驻村工作队要充分发挥作用,协助村两委做好防贫各项工作。
(三)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防贫工作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对因工作不力导致出现致贫返贫现象的,要严肃追责问责。同时,要注重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升防贫工作水平。
(四)注重实际效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防贫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确保防贫措施能够真正惠及贫困群众,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总之,防止致贫返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懈努力。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某村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致贫返贫长效机制实施方案》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54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