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青山流水读书声》心得体会
读《青山流水读书声》心得体会
同志们:
按照区党工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党员读书月”的活动安排,结合近期我的读书学习情况,下面我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书院,作为古代一种独具风格的教育机构,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成为中华教育思想宝库的珍贵财富。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近年来在“钱学”研究中崭露头角的学者庞惊涛,以杭州为背景,以人物为主线,串联起从北宋中期到民国初年这近千年来杭州书院的沧桑历史,写出这本《青山流水读书声》。阅读此书,似乎真切感受到,中华文明的那一泓清泉,在时间的长河里千回百转,昼夜不舍;汩汩流淌,绵延永祚,指引前行的方向。
《青山流水读书声》用一个退休语文老师给学生讲故事的方法,开启对杭州书院沧桑历史的追忆。全书由“儒学津梁、遗民兴学、心学言传、实学普及、西学东渐”五章组成。每章又由若干个独立的故事构成。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一则则扣人心弦的故事,呈现出杭州书院的沉浮变迁,让人看到中华文明在传承过程中的筚路蓝缕;同时也感受到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书的开篇“范仲淹的睦州岁月”,作者用文学的手法,散文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睦州期间,修复严子陵钓台、创办龙山书院的故事,使杭州过去仅仅将西湖边的寺庙作为“书院”的格局发生了质的飞跃。范仲淹的举动,无疑为杭州的文化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世的书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范仲淹的故事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才华与抱负,更体现了他对于教育的深刻理解和无私奉献。范仲淹认为,“教育乃国家之大计,人才之根本”。他不仅在睦州创办了龙山书院,还亲自授课,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范仲淹的这种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教育家们,成为了他们效仿的典范。正如书中所言:“范仲淹的一生,是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崇高理想的生动实践。”他的事迹,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跨越时空,激励着后来者不断追求卓越,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时代的变迁,杭州书院的发展也经历了多次波折。南宋时期,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杭州成为了南宋的都城,书院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然而,好景不长,元朝的入侵使得许多书院遭到了破坏,文化传承一度中断。直到明朝,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书院再次焕发了生机。明末清初,杭州书院的数量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涌现出了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一批著名的学府。这些书院不仅注重传授儒家经典,还积极引入西方的科学知识,推动了学术的多元化发展。
进入近代,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书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试图将西方的教育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以适应时代的需求。《青山流水读书声》中提到的“西学东渐”一章,详细记录了这一时期的变革。例如,晚清时期,杭州的一些书院开始引入西方的自然科学课程,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科学素养的人才。这些人才在后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阅读《青山流水读书声》,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顽强的生命力。无论是在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还是在和平发展的年代,中华文明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和包容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同时,《青山流水读书声》也启示我们,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效率,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勇于尝试,努力构建更加公平、优质、高效的教育体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总之,《青山流水读书声》不仅是一本关于杭州书院历史的书籍,更是一部展现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历程的佳作。它让我们看到了先贤们的智慧与勇气,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与力量。作为一名党员,我将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同志们,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谢谢大家!
《读《青山流水读书声》心得体会》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54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