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号“关停潮”亦是“升级潮”

  政务号“关停潮”亦是“升级潮”

  去年12月,中央网信委印发《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加强对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和工作群组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日前有媒体报道注意到,自今年4月以来,各地进入新一轮政务号“关停潮”,先后有10多个省份政府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对包括政务APP、政务公众账号在内的相关政务新媒体关停注销。此次“关停潮”也被视为“既是一种及时止损的集体行动,也是一个反思治理的进步契机”。

  从建立初衷看,在信息传播的社交化和政务服务的数字化大背景下,政务新媒体曾被人们寄予了多重美好期待。比如,通过政务新媒体账号,及时发布政策信息、回应热点,有助于政府部门掌握互联网舆论主动权。又如,通过政务平台或小程序,为公众办事提供“指尖上的便利”,有助于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还有不少政务新媒体账号通过发布“接地气”的资讯,被认为是改变公众对政府部门刻板印象、拉近与群众距离的重要途径。

  部分政务新媒体建设何以异化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透过相关报道的典型案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设上盲目跟风,或是不考虑实际工作需要,为建而建,或是搞摊派式压建。二是运营上专业能力跟不上,内容主要靠复制粘贴,所谓“要干货没干货,要品相没品相”,更谈不上服务性和便利性。三是管理上缺乏有效监督,导致一些政务新媒体账号长期无人问津,成为“僵尸号”。四是定位不清,功能重复,不同部门间存在大量功能重叠的政务新媒体,浪费资源且不利于集中力量做好服务。

  面对上述问题,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一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政务新媒体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规范运营流程。另一方面,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运营团队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确保政务新媒体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还注重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定期对政务新媒体进行考核评价,确保其内容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以某市为例,该市在20xx年初启动了政务新媒体专项整治行动,制定了《政务新媒体管理办法》,明确了政务新媒体的设立条件、审批程序、内容审核、信息发布等环节的具体要求。同时,组织全市各相关部门开展专项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就政务新媒体的内容策划、用户互动、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授课指导。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该市政务新媒体的数量由整治前的120个减少到80个,但整体质量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得到了市民的广泛好评。

  在此过程中,各地政府也积极探索政务新媒体的新模式新路径,力求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例如,有的地方尝试将多个部门的政务新媒体整合成一个统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的地方则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精准推送个性化服务信息,提升用户体验;还有的地方结合本地特色文化资源,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政务新媒体产品,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政务新媒体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各地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理念的认识和实践。在具体工作中,注重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努力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与此同时,各地政府还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政务新媒体建设,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总之,“关停潮”并非终点,而是政务新媒体转型升级的新起点。只有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深化改革,才能使政务新媒体真正成为连接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政务新媒体还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各地政府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政务新媒体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在这一过程中,各地政府还应充分认识到,政务新媒体不仅是信息发布和政务服务的工具,更是塑造政府形象、传递正能量的重要窗口。因此,在内容制作和传播中,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特别是在重大事件发生时,要第一时间发声,澄清事实真相,引导舆论走向,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也要注重挖掘和宣传基层一线的好人好事,展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作为新风采。

  总之,政务新媒体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公众等多方共同努力。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创新,才能使政务新媒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政务号“关停潮”亦是“升级潮”》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53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