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爱国之属性 铸就爱国之力量
把握爱国之属性铸就爱国之力量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202x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下称《爱国主义教育法》),不仅回应了人民对国家浓浓深情,更是以法治之力保障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广大青年干部要深刻把握爱国主义教育之属性,铸就爱国之力,奏响爱国奋斗的时代最强音。
把握政治性,铸就忠诚力。《爱国主义教育法》将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等列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了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这一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根本政治属性和政治方向。我们要依托“学习强国”等线上学习平台,引导广大青年干部从政治高度认识和看待爱国主义问题,正确认识“爱国何以是中国人的本分和职责”,锻造热爱祖国、矢志报国的意志品质,提高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增强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同时,对任何试图诋毁社会主义的不良言行,必须坚决予以抵制,始终保持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把握法治性,提升续航力。随着《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成为新时代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以往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相比,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已从政策和道德教育层面提升到了法律制度层面,这不仅是对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也是对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有力保障。《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学校、社会团体等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确保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通过法治化的手段,可以更好地规范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避免教育活动的随意性和表面化,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法治化的推进也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措施,如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开发多样化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等,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坚实的支撑。
把握时代性,激发创造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如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现代技术手段,可以更广泛地传播爱国主义精神,更生动地展现爱国主义故事,更便捷地组织爱国主义活动。另一方面,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也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使之更加符合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比如,可以通过举办主题展览、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参与;可以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和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人们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还可以利用影视作品、文学创作等艺术形式,讲述动人的爱国主义故事,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和创造热情。通过这些努力,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真正成为引领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把握实践性,增强行动力。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爱国主义教育法》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相结合,与国际国内形势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学习,又要注重实践锻炼,使广大干部群众在实践中深化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增强爱国的实际行动。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扶贫帮困、创新创业等活动,让干部群众在服务社会、贡献国家的具体行动中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可以通过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爱国主义题材影片、阅读爱国主义书籍等方式,让干部群众在感受历史、体验文化的过程中加深对爱国主义的认识;还可以通过开展爱国主义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干部群众在表达爱国情感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实施,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广大青年干部要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本质内涵,积极投身于爱国主义教育的伟大实践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之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有理由相信,爱国主义教育必将在中华大地上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成为推动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精神动力。
《把握爱国之属性 铸就爱国之力量》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53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