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心得:为谁育人,如何育人

  教师这项工作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相形之下,我觉得工作更应把“育人”放在首位。原复旦大学校长杨家福就曾经说过:“要学做学问,就要先学做人。”所以,“育人”这项工作还是开展得越早越好。毕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于是,本学期我就开始实施了我的“育人计划”。具体实施如下:一、“育人”先要“育德”。在学生教育工作中,要以德育为先导。我就先提出了德育上的要求——尊师守纪,并且把它立为“班规”。虽说只有简单的四个字,但实际上这四个字涵盖了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正是一个人道德品质中最重要的两条——尊重他人,遵守规范。为了能让学生遵守好这四字班规,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我十分注意自身的言行,先“从我做起”。学生基本上都能很好地遵守各项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育人”也要“育心”。在现代社会中,健康这一概念还包涵了心理健康。我们要培养现代人才,当然还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人生态度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凡事都要学会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凡事都要学会看到其积极的一面”“遇到困难、挫折,要学会调整自我的心态”。学生们提高了心理素质,学会了正视困难、直面人生,真正懂得了“只有付出过的人,才有可能成功”。由于学生的亲身经历、真实感受,所以他们能够把自己的体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三、“育人”还要“育智”。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相当的文化素养以及自身再学习的能力。“育智”也就不仅仅是任课老师的事儿,而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一定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于是,我就让每一个学生明确自己的阶段学习目标。我所采用的是一种虚拟的方式:我请学生把自己的目标在头脑中文字化,然后郑重其事地按下“Enter”键来确认自己的目标。虽然这样的做法也只是形式,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心理上对目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四、“育人”重在“育志”。志向是人生的灯塔,没有志向的人生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而找不到方向。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尤为重要。为此,我组织了一系列的主题班会,邀请了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来校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成功经验。这些成功人士的故事不仅激励了学生们的斗志,也为他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多阅读,尤其是关于历史人物、杰出科学家等的传记,从中汲取精神力量。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梦想,明白了实现梦想需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努力。

  五、“育人”离不开“育情”。情感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着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心和支持。每学期初,我会安排一次“心灵之旅”活动,让学生们写下自己近期的烦恼和快乐,然后在小组内分享,彼此倾听和理解。这样的活动不仅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也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了同理心。此外,我还定期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户外拓展训练、志愿服务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的团队意识明显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六、“育人”还需“育能”。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更要注重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此,我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了“岗位责任制”,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设置不同的岗位,如学习委员、卫生监督员、纪律检查员等,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组织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和比赛,如演讲比赛、科技创新大赛等,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社会人才。

  七、“育人”最终要“育魂”。灵魂的塑造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最深层次的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我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的思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组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参观革命纪念地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同时,我也注重挖掘校园文化资源,如举办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这些举措,学生们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今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综上所述,“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需要教育工作者全面考虑、精心设计。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定能培养出一批批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教书育人心得:为谁育人,如何育人》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53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