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血性·战斗性——《战狼2》观后感
《战狼2》是一部呈现中国军人作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虎狼之师进行境外大救援的英雄颂歌,既凸显了中国军人忠诚使命、精武善战,不辱使命的铁血传奇本色,也凸显了民族自豪感、国家荣誉感和雄毅刚劲的时代气质。正如影片所说:“中国的护照也许不能带你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但它能把你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带回来”。影片整体画面气势恢宏,以人物强健无畏的狼性、刚猛威烈的血性和一往无前的战斗性,令人看后激情昂扬、热血沸腾,顿时对我们身后的祖国和脚下的中华大地油然生出强烈的崇敬之情和敬仰之感。强健无畏的狼性凸显中国军人敢字当头、敢打敢拼的品格。这是一种勇敢刚毅的进取精神,一种无所畏惧的气魄和胆识。正如影片中所述,当非洲某国爆发内战,当驻非援助和经商投资的华侨华人面临生死抉择,果敢刚毅的中国人民子弟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为海外中国公民提供坚强后盾。由此联想到近年来的利比亚撤侨、尼泊尔地震救援、马航MH370救援搜索行动,这些都是一场场惊心动魄规模宏大的生死大救援,不无彰显着中华民族浓厚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英雄主义的家国情怀和时代精神,以及中国军人身上所散发出的勇敢担当和善良正义的优秀品质。
刚猛威烈的血性彰显中国军人敢勇当先、敢于冲锋的精神。这是一种献身精神,是一种大无畏的气概。无论我们的实力怎么样,凡对手图谋扰我山河,我们就要敢于亮剑,无所畏惧、一往无前。其实我们眼前的对手并没想象中那么可怕,只要我们勇于亮剑一搏,必能砍开一个缺口,冲出重围,保卫我们的人民,捍卫祖国的尊严。一往无前的战斗性凸显中国军人敢闯敢打、敢于胜利的军魂本色。这是一种充满血性的大丈夫精神,一种敢于担当的使命意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困境面前,你别无选择,只有面对;敌人面前,你别无选择,只有战斗。我们需要具有敢作敢为、善作必成的战斗精神。正如影片主人公冷锋所展现的那样,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斗志,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军人的宝贵财富,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当具备的精神风貌。
影片通过一系列紧张刺激的情节设计,展现了中国军队在执行国际任务中的专业素养和卓越能力。这不仅仅是对个人英雄主义的颂扬,更是对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塑造。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无论是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还是在国际灾难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军队始终站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最前线。《战狼2》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彩的故事叙述和视觉效果,更在于它传递了中国军队在国际舞台上的正面形象,增强了全球观众对中国军队的信任和支持。
影片中多次强调“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理念,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承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而维护这一环境需要强大的国防力量作为支撑。《战狼2》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决心和能力,同时也传达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立场。中国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过程中,中国将始终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不仅是对国际社会的责任担当,也是对国内民众的庄严承诺。
此外,《战狼2》还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进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度也随之提升。影片中的许多情节都体现了普通民众对于国家强大、军队壮大的期盼和支持。这种情感共鸣不仅源于对国家的深厚感情,更源自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加迫切,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军队现代化水平,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必要条件。
影片还揭示了中国军队在执行国际任务时所面临的复杂挑战。在非洲某国的内战中,中国军队不仅要应对敌对势力的威胁,还要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这些挑战考验着中国军队的应变能力和外交智慧。影片通过这些情节,展现了中国军队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也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展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在全球治理的新格局下,中国军队的角色将更加多元,不仅要在军事领域保持强大,还要在外交、人道主义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总之,《战狼2》不仅仅是一部商业电影,更是一部反映中国军队精神风貌和国际形象的作品。它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军队将继续肩负起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同时,中国也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狼性·血性·战斗性——《战狼2》观后感》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45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