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高校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逻辑进路的思考
关于新时代高校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逻辑进路的思考
从意识形态的属性来看,它不仅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还是国家工作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从战略和全局上明确要求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在指导思想上要求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办学目的上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办学方向上要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在办学基础上要扎根中国大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和路径,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为高校落实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高校必须认清意识形态工作形势的严峻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完善工作机制,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管理,巩固壮大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一、逻辑起点:深刻认识形势任务
当前,从国内外形势来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益激烈。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敌对势力不断通过各种手段渗透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企图动摇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特别是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各种错误思潮和负面言论能够迅速扩散,对广大师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前沿阵地,必须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
从国内形势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复杂多样。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在校园内时有发生,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对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潜在威胁。此外,一些高校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还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措施不健全等问题,导致一些思想文化阵地被错误思想所占领。因此,高校必须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逻辑支撑:强化理论武装
强化理论武装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逐渐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行动指南。高校必须将这一思想作为理论武装的核心内容,引导广大师生深入学习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此,高校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理论学习,如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研讨会等,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解读和辅导,帮助师生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
同时,高校还应注重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推动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效。例如,可以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让师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高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针对新生和入党积极分子等重点群体,通过开设思想政治课程、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方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
三、逻辑保障:完善工作机制
完善的机制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高校应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首先,高校党委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定期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带头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头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其他班子成员也要按照分工,抓好分管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其次,高校应建立和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和问题,研究制定应对措施。联席会议成员应包括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团委、保卫处等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学院院长、书记等,确保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顺畅,形成工作合力。此外,高校还应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体系,与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等挂钩,激励广大干部教师积极投身意识形态工作。
四、逻辑延伸:严格阵地管理
严格阵地管理是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举措。高校应加强对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防止错误思想的传播。首先,高校应加强对课堂、讲座、论坛等传统阵地的管理,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对于邀请校外专家来校讲学,要严格审核其政治立场和学术背景,防止错误思想的渗透。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管理,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和处置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不良信息,净化网络环境。
其次,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规范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确保社团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对于涉及敏感话题的社团活动,要进行严格审批,必要时可派专人指导和监督。此外,高校还应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确保各类文化活动积极向上、健康有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例如,可以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展示师生风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逻辑深化:提升队伍素质
提升队伍素质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保证。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首先,高校应选优配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等岗位。同时,要加大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培训交流活动,提升他们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例如,可以通过举办辅导员培训班、班主任研修班等形式,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分享工作经验,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其次,高校应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奖励基金、评选优秀辅导员等方式,表彰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教师,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此外,高校还应关心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成长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帮助他们提升综合素质,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六、逻辑拓展:创新工作方法
创新工作方法是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效果的重要途径。高校应结合时代特点和师生需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信息化建设。例如,可以通过建设校园网站、开发手机APP等形式,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教育平台,方便师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增强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高校还应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其次,高校应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选树先进典型,弘扬正能量。例如,可以通过评选“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学生标兵”等活动,挖掘和宣传一批先进典型,展示他们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激励广大师生见贤思齐、奋发有为。此外,高校还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拓展意识形态工作的社会资源。例如,可以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良好氛围。
结语
总之,高校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校上下共同努力,形成合力。高校应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强化理论武装,完善工作机制,严格阵地管理,提升队伍素质,创新工作方法,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于新时代高校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逻辑进路的思考》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45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