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数实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 实体经济基础待夯实,数实融合根基力量偏弱。产业协同联动不足,实体经济运行风险高。一方面,工业结构不均衡,一业独大突出。202x年,我市的规上工业中,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占47%,约为半壁江山;汽车、机械、农副前三制造业加总占比78.8%,而医药制造业、电子信息业、民用航空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只占3.4%、2.7%和0.4%。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弱,产业融合度低。我市的服务业在GDP中比重虽高,但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制约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科技支撑弱,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后劲不足。实体经济中高技术产业比重低。202x年,我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0.1%;高新技术企业4200家,低于同期成都1.14万家、西安9700家;技术合同成交总额为690.15亿元,在副省级城市中居第11位,仅高于东北其他三市和厦门(与广州4058.66亿元、西安3900.67亿元、深圳3290.19亿元有很大差距)。根据《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x)》显示,202x年我市在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中居第36位,西安、郑州、长春分别位于第10、23、29位。
(二)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支撑能力不足。当前,我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满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需求。一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5G基站覆盖率低,宽带网络普及率不高,导致数据传输速度慢、稳定性差,影响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二是数据中心建设不足,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无法有效支持智能制造、智能物流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三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增加了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安全风险。四是信息化人才短缺,特别是高端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匮乏,制约了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深度和广度。
(三) 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不健全,创新动力不足。虽然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政策落实不到位,部分政策文件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导致企业在申请扶持资金、享受税收优惠等方面遇到困难。二是市场准入门槛较高,中小企业在进入数字经济领域时面临较大的资本和技术壁垒,难以获得足够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三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创新成果容易被侵权,打击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四是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在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往往因为缺乏抵押物而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或其他形式的融资支持。
(四) 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不强,内部管理滞后。许多传统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不足,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和系统性的实施方案。一是企业管理层对数字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数字化转型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二是企业内部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能力较弱。三是员工数字化技能不足,缺乏必要的培训和学习,难以适应新的工作模式和技术要求。四是企业文化和组织架构不适应数字化转型,决策流程繁琐、审批环节多,影响了创新项目的快速推进。
二、数实融合的主要成效
(一)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市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一是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如汽车制造企业通过引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精细化控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二是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如电子商务、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不仅方便了群众生活,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二) 数字化转型加速,企业竞争力提升。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并投入资源进行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了供应链管理,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流程可视化,提高了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二是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线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三是企业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生产和营销策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四是数字化转型还促进了企业内部管理的现代化,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 创新环境持续改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了支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我市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一是政府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如设立专项资金、提供税收优惠、搭建创新平台等,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二是加强了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三是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四是完善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严厉打击侵权行为,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五是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了我市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推动数实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夯实实体经济基础,优化产业结构。一是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推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等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医药制造业、电子信息业、民用航空等新兴产业,形成多元化的产业格局。二是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高技术产业比重,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升我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四是推动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二)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支撑能力。一是加快推进5G网络、光纤宽带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传输速度,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网络基础。二是加强数据中心建设,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支持智能制造、智能物流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三是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防范和化解信息安全风险。四是加大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特别是高端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激发创新活力。一是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支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二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流程,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行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四是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创新融资方式,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五是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四) 强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培训,提高其对数字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企业制定长远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二是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三是加强员工数字化技能培训,提升其适应新技术的能力。四是优化企业文化和组织架构,简化决策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为数字化转型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
总之,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数实融合的重要意义,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不断提升我市的综合竞争力,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于全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44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