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在202x年全市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乡村既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也是广大农民的生活家园。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通过“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建设,激活乡村空间、赋能乡村产业,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是推进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号工程”,也是建设现代化美好X的“基础工程”。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中,我们要做好农文旅场景融合“大文章”,从村业、村治、村居出发,坚持特色化、本土化、品牌化导向,不断拓展乡村场景,丰富乡村功能,让乡村的文化特色更鲜明、整体风貌更协调,产业业态更吸引人。借此机会,我谈几点浅见,以供大家参考。
激活地域文化,打造乡村文旅消费新场景。当前,旅游消费正从景点观光向休闲度假、深度体验转变,更加注重精神文化享受。在体验型消费中,消费者对于目的地独特文化价值符号的认同和互动是消费行为能否持续产生的关键。因此,乡村旅游必须整合乡村文化资源,提炼乡村文化内涵,挖掘乡村独特文化符号,打造个性化文化品牌,在场景消费与体验中实现乡村特色文化品牌与游客的互动,进而引发游客对品牌的认同。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如绣花、编织、流水席、集市、比赛等乡村活动场景,通过文化民俗活动激发农村居民和游客的情感共鸣,提升乡村特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AR、VR技术,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优化乡村环境,提升乡村旅游品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基础,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市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特别是要加强农村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和厕所革命,确保乡村环境整洁美观。同时,要注重生态保护,合理规划乡村旅游项目,避免过度开发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在美化乡村环境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的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乡村的独特魅力。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增强乡村经济活力。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还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旅游+”发展模式,将乡村旅游与农业、文化、体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多元化的产业体系。例如,可以发展农家乐、民宿、采摘园等乡村旅游新业态,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可以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如乡村音乐节、美食节、民俗文化节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与;还可以利用电商平台,推广销售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通过这些举措,不仅能够提高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人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市乡村旅游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在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服务接待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尤为缺乏。为此,我们要加大对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技能竞赛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同时,还要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此外,我们还可以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完善政策保障,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政策的支持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例如,可以设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可以制定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标准,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还可以建立乡村旅游信用评价体系,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提升行业整体形象。通过这些措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旅游领域,推动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
加强宣传推广,扩大乡村旅游影响力。有效的宣传推广是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的关键。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特别是新媒体和社交网络,广泛宣传我市乡村旅游的特色和亮点,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和参与。同时,还要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品牌,如“最美乡村”、“最佳民宿”等,提升我市乡村旅游的整体形象。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类文化旅游活动,如摄影大赛、旅游节等,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进一步扩大乡村旅游的影响力。
总之,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把我市乡村旅游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2024年全市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43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