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家访的路上

  家访路上,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用教师的爱叩响学生的心门,用家访架起一座家、校之间的连心桥,在这座桥上,让教师与学生越走越近,多一分理解,多一分信任,多一分亲近,也多一分教育的成功。在“师德培育月”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和四年级的几位老师走访了几个学生家庭,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故事,在读着他们故事的同时,也慢慢读懂了学生本身,我们也在不断地思考、调整、改善着自己的工作。每一次家访过后,我们都或多或少地对学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有心与心的碰撞和情与情的交融,在一轮又一轮的家访路上,我心甘情愿地辛苦着、收获着、感动着、快乐着!xx,聪明伶俐、略带腼腆的帅小伙,可是他神情落寞、孤独郁闷,学习时会经常走神,稚嫩的脸上偶尔有一些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成熟和忧郁。毕竟,在这所距离县城只有3公里的学校来说,家庭贫困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感觉他家困难,也有思想准备,但是走进他家还是让我吃了一惊。xx的家很好找,原来他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除了xx在上小学四年级外,还有一个一岁多的小女孩,他妈妈只好在家带小孩,做饭洗衣等一些家务活,老家还有70多岁的爷爷奶奶,全家仅靠xx的爸爸一人打工来养家糊口。现在租住在鄢家河村5组一个居民家的隔热层里,生活条件极其简陋。面对那样的困境我们无力改变,也就不能多说什么,只是带赞赏性地向家长汇报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听到我们的赞赏,母亲高兴,孩子的眼睛一下子就亮起来了,我相信那一刻他一定为自己感到骄傲。其实在家访之前,我们语数外三位教师还商量着想让家长帮忙督促xx再努力些,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谁都没有再提,毕竟孩子父母肩上的担子已经够重了,我们不想再给他增加任何额外的负担,只能自己想办法帮孩子提高。而对于xx,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之下,他已经做得够好了,我们不忍心再给他提任何要求,只能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影响他,帮他做得更好。

  从xx家出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想起xx那双闪烁着希望光芒的眼睛,我深感作为教师的责任重大。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开始更加关注xx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尽量在他需要帮助时给予支持。我尝试通过多种方式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比如组织一些互动性强的课堂活动,让他在参与中找到乐趣;同时,我也鼓励他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如篮球赛、绘画比赛等,以培养他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日常教学中,我也会特别留心他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确保他在良好的心态下学习成长。

  与此同时,我们几位老师还商议成立了一个“爱心助学小组”,旨在为像xx这样的家庭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我们联系了一些社会公益组织,寻求他们的资助和资源支持。此外,我们还发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通过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等形式,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注重保护孩子们的隐私,避免让他们感到被特殊对待而产生自卑心理。通过这些努力,我们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援助,更重要的是传递了温暖和关爱,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xx的变化让我们感到欣慰。他变得更加开朗自信,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升。在一次班会上,他主动上台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成长经历,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那一刻,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xx,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少年。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成长,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通过这次家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强调的那样,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特别是那些身处困境中的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此外,这次家访也让我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许多家长因为自身条件限制,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因此,我们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为此,我们定期举办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邀请专家为家长提供育儿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家校沟通平台,方便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并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些举措,我们逐步构建起了家校合作的新机制,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家访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走访,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它让我们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走在家访的路上》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41481.html